第五百三十六章 狡辯(第2/4頁)
章節報錯
詞,李泰曾反覆拜讀。
字裡行間所蘊含的寓意與情感,也曾使他動容不已。
如此一篇足以流傳千古的名篇,一旦問世,必然爭相傳頌。
如同楊帆做出此篇之後的情形,短短時間內,便傳遍關中,家喻戶曉。
甚至孔穎達給出了極高的讚譽。
可黃賁卻說此詞是他所作,為何在他作出之後,卻不曾傳播開來
更何況,這傢伙比楊帆作出來的時間還要晚,有什麼資格說楊帆抄襲。
黃賁顯然是早有準備,馬上變得無比委屈,一臉苦悶的說道:“殿下,這首詞是我在一次酒醉之後偶然作出,之後便束之高閣,從未示於人前。”
“秋夕詩會,草民又喝多了,所以拿出來比較晚,這個……他們兩人可以做證,因為這首詞是謝兄和王兄幫我取來的。”
與此同時,坐在黃賁一旁的兩名年輕人也趕緊站起身來說道:“黃兄說的不錯,當時黃兄喝的爛醉,但為了參加詩詞比賽,才讓我們去他的府上幫忙取來的,這足以說明,這首詞黃兄早已寫出來!”
見江南一行人處處維護黃賁,李承乾再也忍不住了!
這事看似是楊帆與黃賁的糾葛,其實也代表著南北之爭。
詩詞一道,關中一帶偏向於詩,而江南一帶偏好於詞。
如今楊帆好不容易做出一首好詞,卻被冤枉為抄襲,關中的人怎麼能忍
在事情未有定論之前,關中這些人當然也不想弱了氣勢。
在聽了分析以後,李承乾插話問出了關鍵的問題:“黃公子你遠在江南,楊帆身處關中,你們兩人又從未接觸過,你說楊帆是抄襲你的詞,那他從何處得來你束之於高閣的詩”
能當這麼多年的太子,李承乾一言便問出了關鍵所在。
風馬不相及的兩個人,楊帆怎麼知道你有這麼一首好詞。
楊帆是人不是神,他又沒有千里眼
聽到這話,黃賁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做答。
本來還以為安排的天衣無縫,只要有陳學禮這個大儒幫忙作證,大家一定會相信他說的話。
畢竟,據他所知,楊帆的風評並不好。
不管是魏王還是太子,楊帆都與他們發生過沖突,本以為這些人都會落井下石,把楊帆拉下神臺。
哪知道,有些大意了!
即使如此,黃賁還是不打算承認,反而一攤手有些無賴的狡辯:“草民這就不知道了,這也是我一直不解之處。”
眾人聞言,無不暗罵黃賁無恥。
此人看起來儀表堂堂,摸渾打滾的本事倒是不小。
他的意思很明顯,我就認定楊帆抄襲了,至於他怎麼得到了我不知道。
有本事你們就拿出證據來證明不是楊帆抄襲的。
一句話就把鍋甩了回來!
此時李承乾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看著黃賁的目光便有些慍怒。
只見李承乾冷哼了一聲,不悅道:“黃公子,說來說去,你都是在自說自話,根本沒有真憑實據證明這首詞是你先前所作,如此汙衊萬年縣公抄襲,你就不怕大唐律法森嚴”
按照大唐律,誣告者同罪,楊帆是朝廷三品大員,豈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冤枉的。
再說,李承乾覺得這是一個拉籠楊帆的機會。
雖然不可能讓楊帆馬上感恩相報,但做一個姿態還是可以的,他也不想讓李泰專美於前。
更何況,如今隨便一個小咋米就想誣陷楊帆抄襲,顯然是另有所圖。
作為太子,他也要在人前做出公正的形象。
當然,同李泰一樣,李承乾對於楊帆的人品,還是很相信的。
雖然楊帆什麼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