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拜訪(第1/5頁)
章節報錯
楊帆輕輕呷了一口茶水,胸有成竹的說道:“我有一計,不僅能讓這些世家把這些錢財都給吐出來,若操作得當,還能讓世家啞巴吃黃連,不過得要陛下和程伯伯你們配合演戲才行。”
聽到這話,李世民精神不由為之一振,急切的說道:“只要能夠打破世家的壟斷,朕無不應允。”
程咬金和房玄齡也是拍著胸脯保證,一定極力配合。
楊帆點點頭說道:“世家之所以如此猖狂,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輿論和文化的導向,甚至朝廷的科舉用書也是由他們提供。”
“咱們只要建立一個機構負責引導百姓的輿論,再另外啟用新的科舉教材,便能讓這些世家自廢武功。”
“若這些世家沒有了百姓作為支援,就如同無根之萍,到時候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聽完,房玄齡眼前一亮,讚歎道:“這個方法實在太妙了,吾輩不如多矣。”
程咬金更是拍著大腿叫好:“賢侄果然狗陰損,實在是太壞了,不過俺老程喜歡。”
聽到這話,楊帆鬱悶得不行,這到底是表揚還是損人啊!
李二陛下也深以為然,嘿嘿一笑說道:“這真是一個絕佳的主意,只可惜想要重新啟用科舉用書,可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的,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
“另外,新成立的機構叫什麼,怎麼引導輿論?會不會太複雜了?”
楊帆真有些無語了,翻著白眼說道:“哪裡有這麼複雜?科舉考試都是一些四書五經釋義,其實並不複雜,只需要簡單批註一點就夠了。”
“微臣聽說孔穎達、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等人在撰定《四書》釋義和《五經》孝訓,大體已經審稿完成,那就可以用來作為科舉參考用書。”
“而組建新部門引導輿論更簡單,我把它稱為新聞部,這個部門的作用是解釋科舉改革亦或者朝廷方針政策的一個視窗。”
“只要有什麼百姓不瞭解的,我們便可讓大儒在上面撰寫文章,然後發放到各州縣。”
“陛下再嚴令各地方官員安排說書人對撰寫的內容進行解釋,這樣百姓就不會盲目的跟隨在世家身後,只需幾年便可一舉可打破世家的壟斷。”
其實,楊帆說的這個辦法,是結合後世的新聞和宋朝的科舉考試來的。
記得大宋時期,宋朝獨尊儒學,科舉考試便是用朱熹批註的四書註解當作科舉範版。
雖然後世對這種取材方法褒貶不一,總體評價不高,但宋朝能夠成為科舉考試的巔峰時期,必有其過人之處。
對於現在的大唐而言,可以借鑑的很多。
而且,儒學主要教育的是忠君愛國,四書五經體現了儒學的中庸之道,也很有很多可取之處。
當然,楊帆的目的不是想讓以後的學子成為一群綿羊,進一步的禁錮士子的思想。
而是想讓文武分而選科,打破世家對書籍的壟斷。
李二陛下忍不住尷尬的說道:“孔穎達他們都是老頑固,朕也曾經想讓他們儘快把四書五經釋譯定稿,但孔穎達總以批註太簡單為由推脫,說是至少還要兩三年功夫才完成!”
聽到李世民的話,楊帆一陣無語。
不僅世家不甩他的賬,連拿孔穎達這些老頑固也沒辦法,這個皇帝也當得太憋屈了!
但既然已經提出來,楊帆哪裡能忍得住兩三年?
於是自告奮勇的說道:“這樣吧,我先去拜訪一下孔穎達,看看這些書的釋譯如何了,如果可用,咱們就直接用這個作為參考書籍。”
“如果還沒有釋完,我也可以幫忙做一些簡單的批註,我作為禮部尚書,批註一些經義想來也沒人會反對。”
房玄齡難以置信的問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