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要加快紙幣改革的步伐了。

想到這兒,楊帆笑著說道:“銅錢越來越缺是必然現象,大家不必著急。”

權萬紀一臉疑惑:“哦?這怎麼說?為什麼是必然現象呢?”

不僅是權萬紀,所有的人都不懂其中的緣由。

楊帆呵呵一笑解釋道:“很簡單,百姓勞動就會產生價值,而產生的這些價值若沒有足夠的銅錢印製出來抵衝,那麼這些勞動價值就會貶值,從而導致銅錢數量的流通不夠;另一方面,百姓收到銅錢以後很喜歡儲存起來以防萬一,這就更加劇了銅錢的緊缺。”

對於後世經濟學問題,楊帆只能以這種淺顯的道理來進行解釋。

雖然有些不恰當,但還是很形象的比喻了出來。

確實,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需要不斷的進行迴圈。

如果創造了價值卻沒有體現出來,必然會導致錢幣的緊張。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國家在計算gdp的時候,每年就會增發相對應的錢幣。

這種新穎的解釋讓眾人陷入了沉思。

沉思了片刻,權萬紀問道:“大都督,你這個形容倒是挺貼切的,那有沒有什麼辦法改變這種情況?”

楊帆肯定的點了點頭:“當然有辦法,從其他地方調銅幣過來,亦或者鑄造出同等價值的銅幣就行。”

話音剛落,一旁的蕭瑀開口道:“大都督,恕老夫直言,此法並不可行,據我所知,如今關中一帶的銅幣也很緊張,另外,朝廷也沒有足夠的銅來打造銅幣。”

蕭瑀曾擔任過兩次宰相,對於大唐現在的情況很是清楚。

楊帆呵呵一笑,繼續說道:

“既然朝廷沒有足夠的銅來鑄造錢幣,那就只有用其他的錢幣來代替。”

在大唐以前,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是以銅幣作為交易貨幣。

這也導致了形成慣性思維,所以根本沒有人想過用其他的錢幣來代替。

“其他錢幣,莫非你說的是銀子或者金子?”

蕭瑀聽到楊帆說可以用其他錢幣解決銅幣緊缺的問題,第一時間想到了金子和銀子。

雖然金子和銀子在普通的交易中並不經常用,但確實也納入了貨幣的交易範疇。

可惜金子和銀子的價值太高,在日常的交易中並不方便,所以很難推行下去。

“不,某的意思是推行一種全新的貨幣,這種貨幣與銅幣以一比一、或以倍數的比例進行置換。”

楊帆的回答,讓大家更加疑惑了。

在眾人看來,楊帆這個方法也並不可行。

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楊帆當然知道大家所想,而是再次說道:“諸位,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侷限於鑄造銅幣呢?如今朝廷已經掌握了活字印刷術,而且也能夠批次生產紙張,為何不能用紙幣代替呢?”

據楊帆所知,紙幣的產生就是在宋朝,也就是所謂的銀票。

因為在原歷史中,宋朝已經逐漸掌握了紙張的批次生產和活字印刷術。

如今自己已經把這兩樣東西全部獻給了李二陛下,大唐就有了鑄造紙幣的先決條件。

既然有更簡便的方法,幹嘛非要在銅幣這棵樹上吊死。

用紙幣代替銅幣作為貨幣,這真的可行麼?

在場的人都是一臉問號!

在眾人看來,誰會用金、銀、銅這些貴重的金屬去兌換那不值錢的紙幣呀?

這大概就是思維的慣性吧。

“大都督,如果用紙幣,豈不是會天下大亂,畢竟誰都可以仿製?”

權萬紀有些想不通,講出了心頭的疑惑。

其他人也是一點不解,紛紛附和道:“對啊大都督,不鑄造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