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敬服(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些事。
想到這兒,楊帆開口解釋道:“其實這是小時候跟一個雲遊老道學來的,不過他把這數字叫阿拉伯數字,這些公式是輔助計算的,而且長度計量單位也有所不同,是這樣的……”
李淳風仔細傾聽著,不疑有它。
事實上李淳風並不在乎這個數字叫什麼名,也不在乎這計量單位是什麼,他比較感興趣的,是那幾個計算公式。
雖然看不懂,但總覺得很厲害的樣子。
“這就是忠義伯上次隨口便能答出許章出題答案的原因?能教給貧道麼?”李淳風指著那幾個加減乘除的公式,眼中精光一閃,有些激動地問道。
無奈,楊帆只好硬著頭皮解釋了一番十個阿拉伯數字以及加減乘除的簡單演算法。
李淳風聚精會神的聽了半天,一會兒就皺眉,一會兒沉思。
最後搖了搖頭道:“這數字配上這樣的演算法倒是頗為新穎,但也僅此而已,並沒有比咱們的演算法高明呀,那汝在望月樓是如何快速算出牛車與馬車混裝貨物那個問題的?”
楊帆當然知道李淳風說的是哪個問題。
當初與許章比斗的時候,就聽許章說過,這道題也拿給李淳風請教過。
不過紙上的這些計算,是材積的公式,而那次涉及到二元一次方程,當然有所不同。
送佛送到西!
楊帆只得又接著向李淳風背出了乘法口訣,並解釋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正所謂一通百通,李淳風很快便想通了。
作為太史令,掌管曆法的修訂,其實就是一個天文學家、地理學家。
不管天文地理都需要與大量的資料運算結合在一起。
從古至今,但凡天文地理學家其本身必是個術算高手。
這也是為什麼李淳風能成為大唐術算界的牛耳。
雖然唐朝的科舉也有數算一科,但在儒家理學盛行的時代,像數理化這些學科,其實屬於奇淫技巧、旁門左道。
根本沒有後世那種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說法。
這時代,即使術算學得再好,最多也只能成為一名八、九品官員,所以讀書的人更熱衷於學習四書五經。
在他們看來,學習四書五經才是升官發財的捷徑。
像李淳風這種術算高手能成為從五品的太史令,除了術算高絕,更重要的是,他是道門中的高人,而且其學識並不差。
聽到楊帆傳授的方法與口訣,李淳風埋頭研究一會兒,猶如魔怔了一般。
直接拿起了案臺上的水芯筆,歪歪曲曲的寫寫畫畫。
李淳風直接寫了兩組很大的數值,一組用繁體字寫,一組用阿拉伯數字寫。
對比一下,見到繁體字實在太繁瑣,又給劃掉了。
最後在阿拉伯數字那一組,輔以乘法口訣很快就算出結果,然後又列出兩個數值相除,列出算式也很快得出結果,頓時驚喜不已。
驚呼一聲,李淳風莊重的站起身來歎服道:“這數字書寫簡便,初始並不覺得如何,但越是涉及到複雜的數字,越是計算簡便,這數字配合這樣的口訣、公式,簡直是天才的想法,從此以後,貧道計算天文等曆法時可省心多矣,多謝忠義伯授藝,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
雖然被李淳風的高帽子戴得飄飄然,但楊帆卻是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站在了幾千年的文明這個巨人肩膀上。
於是有些尷尬的擺了擺手:“這都是小時候那雲遊道士教得好……”
雖然楊帆這麼說,但李淳風並沒有相信,在他看來,如果這種方法以前就發明出來,應該早就風傳於世了。
不過李淳風並沒有深究,反而顯得更加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