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日子越來越差,最後不得不大量逃亡的問題。到了正統、景泰年間,于謙大筆一揮,就從兵部的賬冊上登出了一百萬軍戶——這些事實上都確實不存在了。

時光荏苒,大明在景泰初年打了一場北京保衛戰後,又太平了許久。人口繁衍日盛,土地兼併愈演愈烈。不光是軍戶大量逃亡,就是民戶也開始出現逃亡——土地越來越集中在了少數人的手裡。

而在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極為有限的。失去土地的軍戶、民戶,又找不到新的生髮,只能是要麼賣身為奴,要麼成了流民——不然為啥大內每年招宦官,都是門庭若市,各種招呼、紙條滿天飛?沒有關係的人想做宦官往往先自切三寸,養好了傷口後再去應聘:如此,大內招進去後可以馬上幹活,不用養傷,和普通人應聘比起來稍微佔點優勢。

但這麼做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因為自切三寸都不一定能進得去。那大家為何還這麼做?還不是找不到正經職業的人實在太多了!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辦法有兩個,第一,對外擴張,用其他民族的土地來安置本族百姓。第二,提高生產力,尤其是開展工業化。如此,第二產業,以及因為社會財富的增加迅速發展起來的第三產業,就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容納下在第一產業中被驅離的這些人。

所以,為什麼朱由棟穿越過來都二十多年了,才開始整頓軍戶,原因就在這裡:東南亞的納入,以及大明工業革命的發端,使得前面的兩條都滿足——如果這兩條都不滿足,只是為了減少開支就進行裁員,那,要麼像歷史本位面的九千歲,裁出一個鄭芝龍來。或者是像崇禎帝一樣,裁出一個李自成......

總之,裁員這個事情,作為公司老總都不能隨便裁。作為國家的統治者更不能隨便裁了:你得給人家事先找好出路啊。

按照朱由棟的設想,在目前國家鹽稅、商稅步入正軌,即將新增礦稅這個大項,同時距離預想中與歐洲決戰尚有一段時日的時刻。國家養三十萬常備軍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軍戶,可以去做武警(駐屯軍)、警察(差役)、工人,實在割捨不下土地的,那你去海外吧,那裡的土地一年兩三熟,可不比現在大明北方因為小冰河的原因,十年九旱,一天到晚都歉收的強?

給貧困至極的幾百萬軍戶找一條出路,藉此減少朝廷的負擔(朝廷該養的是能戰鬥的軍隊,而不是不能戰鬥的軍戶),把有限的財力用來練出精兵,進一步增強國家軍事實力。這才是本次軍改最根本的目的。至於軍銜,那只是附帶,純屬穿越者個人的喜好。

大明剛建國的時候是有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之下是各個衛所的千戶、百戶、總旗、小旗。但是大都督府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軍方的裝備、訓練、軍戶日常生產、武將選拔等權力,全都屬於大都督——這種情況,別說老朱這種掌控欲超強的開國之君,就是普通的皇帝都睡不著覺。所以自徐達之後,大都督府很快就被關閉了。

到了明朝中期,軍鎮制度開始出現。大明的武將從高到低成了總兵(省軍區司令)、副將、參將、遊擊、守備、把總。總兵之上,如什麼五軍都督府都督啥的,基本都是虛銜了。

“滿桂啊。”

“臣在。”

“朕這次軍改,在軍銜上,是這麼安排的。最高軍銜是大元帥,僅限一人,目前空置。之下,是陸軍(海軍)元帥、陸軍(海軍)大將若干,目前都空置。然後是上將。這上將呢,你、曹文詔、劉招孫都是上將。麻貴、俞諮皋、劉綎、李如柏、麻承詔等,也是上將。當然,俞諮皋是海軍上將。而且你心裡也清楚,除了你和文詔、招孫外,其他幾位上將,基本都是榮譽軍銜,不會再領兵打仗了。而且,這批的實權上將裡,全是陸軍哦。便是李國助、顏思齊,也只是海軍中將。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