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從黃冊第一次入庫到明朝滅亡,近三百年的時間裡,以木材和紙張為主的黃冊倉庫從未失火!

天朝太祖曾經說過,歷史,是由人民來書寫的。而今天,朱由棟站在這個地方,真實的感受到了偉人這句話深刻的內涵。

他就站在活生生的歷史面前,面對著創造了舉世都難得一見奇蹟的,卻又付出了極度艱辛甚至生命的這一群普通人!

“諸位為國家根基操勞,辛苦了。”再一次深深俯身行禮後,朱由棟起身:“張司徒。”

“臣在。”

“為了避免火災,環洲島上不能生火取暖,這個孤是理解並贊同的。但是,你看看這些監生穿的都是些什麼衣服?戶部讓人幫忙做事,就不能給他們更換新衣嗎?就不能給他們做幾副手套嗎?還有!你聞聞他們身上的味兒,這都多久沒有沐浴了?這可是冬天啊!嗯,不用問你孤也知道,他們晚上入睡,估計也是沒有熱水泡腳的吧?”

“臣……臣惶恐。只是國朝自開國以來,徵調監生上島清理黃冊,從未開列此項經費啊。臣,臣也不敢違背祖制啊。”

我TM……哎,我的大明太祖啊!您老人家是有多摳門?不過這張士佩說祖制?哼,大明立國兩百多年,公開的,變通的,不知道多少祖制被改掉了。為什麼這麼一條小小的祖制卻不願去動?

“嚴監生,你們在島上,可能吃到熱食?”

嚴興文苦笑了一下:“殿下,環洲不能生火。每日吃食,都是伙房在其他島上做好,再由船隻運送過來,到了這裡,早就冷了。”

“張司徒,難道不能讓這些人每日到其他島上去吃點熱食,泡個熱水澡麼?”

“殿下,國朝早有成例。黃冊統計事關國家大計,一旦開始,除非有極特殊的情況,進島人員不得離島。”

“哎……那孤再問,他們在島上要如此辛苦多久?”

“這個,殿下,確實沒有定數的。”

“什麼叫沒有定數?哦,對了,孤記得最近一次新造黃冊,是在萬曆三十年,也就是五年前。怎麼現在還有監生在島上做事?這都快五年了啊!再有五年,新的黃冊又要入庫了!”

看到朱由棟已經要暴走,張士佩乾脆的跪了下來:“臣就此事有詳情奏上。”

“起來講!”

“謝殿下。殿下,國朝開國之初,定都於南京。那個時候,南京國子監有監生一千五到數千不等。後來成祖遷都北京,南京國子監雖然保留,但監生數量已經不足八百。洪武時,國朝新立,黃冊雖多,但較之今日,卻是不足七成。而如今這萬曆朝,每年新造黃冊數量越來越多不說,歷年來所造黃冊均需定期翻曬,維護……總之,做事的人越來越少,需要做的事情卻越來越多。故而,洪武朝時,新造黃冊入庫,複核、驗校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三月。而現在的時間卻是難以確定,臣聽聞,在正德年間的新造黃冊入庫,整整花了八年時間才完成驗校。”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後,張士佩再道:“臣忝為南京戶部尚書,身上職責之一便是管理黃冊這一天下根本。如何不知道這些監生的辛苦。事實上,便是洪武朝時,監生們只需在島上工作三月。一樣有累死、病死之人。臣還記得昔年洪武朝時的戶部尚書鬱新上奏太祖曰:‘後湖監生,患病者十有七八,病亡者百中一二。’至於臣接任此職後,深感監生們在島上太過辛苦,已經冒著極大的風險改了規矩:監生們分為兩班。每班負責一個布政司的黃冊。稽核完之後,這一班監生就可下島修養。然後換另一班監生上島做另一個布政司的黃冊。如此輪流,監生們辛苦是辛苦了一點,但至少病死、累死的是沒有了。至於說到監生們的禦寒衣物,這個,國朝成例在此,臣也沒有辦法啊。”

聽完張士佩的解釋,朱由棟嘴角抽了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