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2/4頁)
章節報錯
把沿途所有的糧食給颳走了。
而得益於‘強大’的全民情報系統,這樣的訊息很快就傳入了撒馬爾罕和杜尚別兩個據點裡——侯賽因想瞞都瞞不住。
對於烏、土兩族的戰士們來說,異教徒入侵,在帶頭大哥奧斯曼的帶領下進行聖戰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自己留在家裡的老小,也必須要保護。當兩者發生衝突的時候,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家人還是被放到了聖戰之前——這裡是中亞,不是野外到處都有水果和野生動物的熱帶雨林,這裡是自然環境惡劣的中亞啊。在剛剛秋收不久,下一季糧食還沒有播種的時候被敵人搜刮走了所有的糧食,家人們若是得不到接濟,豈不是全都要活活餓死?
所以,從八月二十五日開始,烏土兩族的領兵之人就一再要求侯賽因率兵出擊,殲滅流動作戰的李自成和張獻忠支隊。後來看到侯賽因實在不願意放棄撒馬爾罕這個重要的戰略據點,便降低要求:你們奧斯曼人不管我們烏土兄弟的家人就算了,我們也不陪你們在這裡枯坐了。我們的部隊要單獨開出去,自己去找李、張二人戰鬥。
其實侯賽因知道,烏土兩族的帶頭人賽義德和哈西姆並不是真的想獨自帶兵出去找李、張二人:對面可是武裝到牙齒的,不低於十萬人的精銳。而且現在情報匯聚過來後,侯賽因已經知道,對方帶兵的可是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位縱橫美洲多年的威名,便是奧斯曼的高階將領,也是早有耳聞的——如此名將,精銳戰兵,哪裡是烏土兩族只簡單裝備了步槍和少量衝鋒槍,並且沒有接受過系統近代化軍事訓練的騎兵可以對抗的?
賽義德和哈西姆,其實是以這種方式,逼迫侯賽因派出主力,幫助烏土兩族戰士,去剿滅李、張二人呢:你真的敢讓我們自己去面對中國人的話,那我們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可就不管什麼聖戰不聖戰,直接站到中國人那邊去了哦——雖說中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裡,‘人有先信教,然後不信教的自由。有先信這個宗教,又改信那個宗教的自由’這兩條讓人不爽。但,中國人畢竟沒有說不準信教嘛。這到了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候,我們還是先顧現實,再顧信仰了。
所以,一方面是內部逼迫,一方面是真的不敢冒險放敵人進入波斯。在痛苦的糾結後,侯賽因讓叢集參謀部給位於德里的總參發了一封很長的電報。
電報的內容,除了闡明當前他面臨的惡劣形勢外,也彙報了他的下一步部署:一,請總參催促十個北上的印度師加快速度,直接到杜尚別駐守。二,原先在杜尚別的五個師,不管印度師何時趕到,都要立刻從杜尚別開出來,儘快趕到撒馬爾罕。三,撒馬爾罕這邊駐守的十個師,將分出七個師,聯合烏、土兩族的五萬騎兵,出城西進,尋找中國人的李張支隊,爭取戰而勝之——如此,既能阻礙中國人進入波斯,也能安撫烏土兩族。四、杜尚別的五個師開到撒馬爾罕後,將與留下來的三個師共同堅守撒馬爾罕。鑑於撒馬爾罕已經形成完備的防禦體系,而中國人的步兵主力又要翻越天山和吉薩爾阿萊山系,這進軍速度很慢不說,便是後勤保障也很困難。所以如果真主保佑的話,本方的西進支隊打敗李張支隊後,還能迅速的回援撒馬爾罕。
九月三日,德里的總參謀部回電:同意侯賽因司令官的安排,已經催促先前出發的十個印度師加快進軍速度,同時另外十個印度師也已經啟程北上前往開伯爾山口作為後援。祝好運!
九月五日,在杜尚別的五個師還沒有趕到的情況下。眼看城內烏土兩族士兵的情緒已經處於爆發邊緣的侯賽因,率領七個奧斯曼師和五萬餘烏土騎兵,開出了撒馬爾罕,向西搜尋李自成、張獻忠支隊。
因為身處普遍對其帶有敵意的異域作戰,孫傳庭叢集的情報來源非常有限不說,也極為緩慢。所以,侯賽因的調整,他並不知道。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