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做頭像,這樣太像話了。改了!至於改成啥呢?嗨,我大明的名臣猛將還少嗎?選一選,往上面印啊!

分幣之後是角幣,好,皇上說要弄科學家、教育家、醫學家,這個我們沒意見。但是趙士禎憑什麼做科學家代表?難道不該是出身於我們文臣的徐光啟嗎?

元幣方面,高皇后是五元我們沒意見。憑啥徐達是兩元,而文臣代表于謙才一元——反過來,樞密院的武將們自然是擰著脖子,說為啥我中山王不能是兩元?沒有中山王驅逐元韃,于謙不過是個叫於三三或者於四五之類的下賤南人,如何做得少保?

參會眾人越吵越兇,最後吵到十元以上的大額鈔票。到了這裡,眾臣們意見倒是一致:高皇帝、文皇帝面額最大沒意見。但是先帝嘛……拿下來吧,不如把今上弄成二十元。

文臣們互相吵,文武之間吵,便是參會的司禮監、東廠、御馬監等掌印太監們也參合了進來:怎麼?我們宦官在大明出了這麼多名宦,就不能在紙幣上有個代表嗎?

最後大家一陣吵吵嚷嚷,經過反覆拉鋸後,終於形成統一意見:百元,太祖高皇帝。五十元,成祖文皇帝。二十元,今上。十元,馬皇后。五元,徐達。兩元,于謙。一元,張居正——雖然在幣值上武將仍然壓了文臣一頭。但元幣上,文臣二比一,所以文官們滿意了。

角幣保持原案。

分幣原案被全盤推翻,五分、兩分、一分的票面,分別改成了徐光啟、戚繼光、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