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本位面,人類從17世紀面進入風帆戰艦時代,一直到19世紀中期,風帆戰艦在海戰的舞臺上擔當主角長達兩百餘年。

如此長的時間,又恰逢大航海時代和殖民主義盛行。由此無數的戰鬥在海上打響,無數優秀的指揮官研究了無數的戰術。但最終還是歸於簡單戰列線,搶佔t字頭。

現在,因為穿越者的原因,風帆戰艦才剛剛登上海戰主角地位不過幾十年,鐵甲艦卻被提前催生了出來。這鐵甲艦的戰術是什麼?其實雙方的指揮官心裡都沒底。

當然,作為穿越者,朱由棟也好,菲利普、魯道夫也罷,都會清晰的告訴自己的海軍將領鐵甲艦至少目前,最有效的戰術還是戰列線,搶佔t字頭。

不過,說話容易,但如何在實戰中把鐵甲艦與木質風帆戰艦結合在一起使用,這個是真的難倒了指揮官們。而且,任何能夠站到本國艦隊司令位置上的人,都是善於、勇於獨立思考,並且將之付諸實踐的,絕不是君王說句話,就盲目的服從的人。

所以,李國助和阿爾瓦在這一天發現對方都有鐵甲艦後,做出了相同的選擇把鐵甲艦單獨摘出來,不和風帆戰艦混編。

既然雙方指揮官的想法都一樣,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隨著鳳陽號與卡斯蒂號、阿拉貢號先後脫離本方編隊,並且一方由東向西南運動,一方由西向東南運動。三艦的距離迅速的縮小,由一開初瞭望手視線極限的兩萬米,逐漸的到了一萬米、八千米到了雙方距離只有五千米的時候,李國助下令艦首第一炮臺,瞄準對方首艦,開炮!

隨著指揮官的這聲命令,早就等的不耐煩的炮長迅速的拉動了艦上150主炮的火繩。然後整個鳳陽號上的將士們,都感到船身輕微的一震,炮管的膛口冒出一陣青煙,一個黑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騰空而起,朝著遠處的目標飛馳而去。

十餘秒後,這枚炮彈落在了距離打頭的卡斯蒂號有一段距離的海面上,激起了巨大的水柱。

“彈著點,距離敵方艦隻尚有三百米。”

“嘶~”在戰場的另一邊,雖然阿方索、孫國禎等人都在率領自己的戰列向著對方的風帆戰列前進。但其實雙方的指揮官這會兒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鐵甲艦這邊。當阿方索等人看到鳳陽號的一枚炮彈飛馳了四千多米後,在震驚之餘,心情極為複雜。

而阿方索本人更是神情落寞的輕輕拍了拍自己這艘名為馬尼拉號的大型風帆戰艦的指揮台“老夥計,不管此戰勝敗如何,今天這一戰,可能都是你最後的輝煌了,新的時代,到來了啊。”

如阿方索這樣不過三十出頭的將領都有如此感慨了,出身海軍世家,十六歲就登艦,乘坐西班牙戰艦縱橫七海近三十年的阿爾瓦公爵,此刻的內心更是百感交集。

不過,此刻的他作為鐵甲艦的指揮官,實在沒有更多的空閒來抒發所謂的情懷“命令,卡斯蒂、阿拉貢號,開炮還擊!”

大明的這艘鳳陽號是朱由棟策劃,朱由校具體設計的。毫無疑問,萊王殿下的工程天賦極高。但問題在於,此時的萊王殿下還不到二十歲,在涉及到需要多學科共同合作完成的鐵甲艦設計上,朱由校也犯了很多錯。

比如,在歷史本位面的19世紀晚期,初代的鐵甲艦上,一般150的艦炮,起碼要裝在排水量達4000噸以上的巡洋艦上才算匹配。而現在的鳳陽號,滿載排水量不過兩千餘噸,居然上了六門150主炮,這屬於明顯的頭重腳輕配置。在拿到這艘艦進行海試的時候,顏思齊和李國助就發現,本艦根本不敢六炮齊射。

而西班牙人這邊的兩艘鐵甲艦呢?總體而言,設計是比較合理的也是兩千噸左右的排水量,也是手動旋轉炮塔,但是在主炮上面,是前二後一的三門100艦炮,副炮則是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