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的吃水深度,雖然因為所在水域的不同而有較大區別。但基本的計算公式還是有的:船隻自身的排水量(噸)除以他的橫截面積(平方米)。

當然,因為戰艦的橫截面積在位置不同的情況下很不一樣,所以這個公式不一定準確。但基本上,按照上面這個公式計算,是八九不離十的。

總之,侯爵號的吃水深度在馬六甲海域,是5.5米。而排水量只有1200噸左右的風帆戰艦,在極限負荷下,其吃水深度也只有4.1米左右。

本來按照明軍佈置水雷3.5~4米的定深,基本上這些自殺性的風帆戰艦是可以把沿途所有水雷全部引爆的。但,凡事總有例外。一枚因為浮漂質量問題而下沉得很深的水雷,投放入水後,降到了水面下4.3米的位置。

大明海軍的技術人員當然知道對方的鉅艦吃水深度絕對超過四米,但為什麼一開始就不把水雷定位深一點呢?還是質量問題。佈置得太深,水雷要麼徹底沉下去,要麼就自爆了。所以,一般都是定深在3.5米至4米的樣子——這個位置,便是連對方的重巡都要一網打盡了。

不過戰場嘛,很多時候總是充滿了意外,一枚水雷因為浮漂浮力不足,稍稍多下沉了一點,然後又運氣爆棚的靠上了聖克魯茲號……

“滴~滴~”刺耳的警報聲響徹全艦,損管隊員瘋了一般的湧入船底進行堵漏,但是大量的海水,還是毫不留情的湧了進來。

水雷不比魚雷。後者因為要考慮到速度,所以戰鬥部的裝藥量不能太多。而水雷就不同了:投下去後就是固定的,只要配置的浮漂給力,你儘可以多裝炸藥。

總之,這次觸雷,猛烈的爆炸,使得侯爵號艦首部的正下方被開了長三米,寬近一米的不規則型的大口子。

“閣下,損管隊報告,目前底艙進水至少超過600噸,而且水勢沒有減小,底艙水深已經達到三米,他們現在需要潛水堵漏,也就是說,堵漏效率明顯降低。”

“只是艦首下面的艙室破損是吧?”

“是的,閣下。那個艙室裡是第一炮塔供彈機的底座。”

“一個炮塔不能開炮還要不了我們的命。命令我們的損管隊儘快撤出,關閉那個艙的水密門。”

“……遵命,閣下。”

“等該艙室被海水注滿後,損管部測算一下,看開放哪個艙室進行注水,以便船體恢復平衡。該死的,我這會都覺得有些站立不穩了。”

“遵命,閣下。”

很快,隨著加西亞當機立斷的命令,侯爵號放棄了堵漏,海水在湧入大約近1200噸後,因為水密隔艙的作用,在淹沒了船首下的這個艙室後,停止了湧入。

雖說只有1200噸海水進入,但侯爵號的滿載排水量也不過1.4萬噸。這些海水的湧入,直接造成整艘侯爵號的速度由最高時的12.5節降低到了10節,艦體也出現了稍微的左傾。更重要的是,由於被淹沒的那個艙室是一個炮塔供彈機的底座。所以,這會兒侯爵號的第一炮塔,除了在兩根炮管裡各有一枚炮彈外,至少在這場戰事裡,是打不出更多的炮彈了。

“閣下,損管隊計算過了,在舯部右側第三艙室注水約700噸後船體基本可以恢復平衡,那個艙室儲存的都是糧食,淹了問題不大。只是全艦航速會進一步降低到9節。”

“不用管速度,注水!”

“是。”

下完這道命令後加西亞走到一排銅管前:“全艦注意,全艦注意,我艦中雷,航速下降,但總體損失可控。現在,我們的左右都是水雷,身後是友艦。我們無路可退,只有奮勇向前!我命令,全艦用最大速度,奮力前行,力爭衝出這片雷區。上帝保佑聯盟,上帝保佑西班牙!”

“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