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1/3頁)
章節報錯
“皇上,戶部這邊把今年秋收的情況統計出來了。”
在天津港主持了朱由校的婚禮,並且和朱由校談好讓其回來監國後,朱由棟匆匆的趕回北京。
當然了,雖說這個位面的大明,其交通狀況遠勝本位面。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和現代相比,所以,可以預見,皇帝要出巡全國,那肯定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在此之前,自然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因此,真要出巡,怎麼也得是明年的事情了。而在此之前,該開的國務會議什麼的,還是要按照常規進行。
而在十月初的國務會議上,剛剛開始,戶部尚書王紹徵就給朱由棟報了一個壞訊息。
“皇上,我大明自天啟元年起,開疆拓土極多,新建了四個省,並在事實上控制了大漠南北。所以,天啟七年,全國實有耕地9.6億畝。但今年根據戶部的計算,全國受災耕地達到了2.1億畝,另外還有拋荒土地近千萬畝。”
“啊?”
朱由棟還沒說話,參會的重臣們聽到王紹徵如此說,個個都坐不住了。
“大司徒,這是怎麼回事?”
“是啊,農業可是國家根基,萬萬亂不得啊,怎麼受災土地這麼多?”
“受災土地也就罷了,老天爺今年不給好臉色,不代表年年不給好臉色。但是這麼多土地拋荒又是怎麼回事?”
面對眾臣七嘴八舌,朱由棟又習慣性的用手指敲打起了桌面。
大明的耕地面積是一輛過山車。如果你按照《明實錄》去研究明朝的耕地,估計會崩潰:洪武24年(1391年)耕地面積才3.9億畝,過了兩年就變成8.5億畝,7年後又變成4.2億畝。成化21年(1485年)為4.9億畝,2年後變成8.3億畝。弘治17年為8.4億畝,1年後變成4.7億畝。大明的官方耕地資料就是如此任性:一兩年之內,可以聚升幾億畝,又可以一下子斷崖式的下跌幾億畝。
其實這些資料,要仔細分析也能看出規律來:洪武24年時黃冊庫建成前一年,所以,兩年後,黃冊庫正式建成,土地面積就瘋漲。而在此之後七年,是建文帝在位,這位捏著王炸加四個二都能打輸的傢伙,明顯被下面的文臣給忽悠瘸了。成化之後是弘治剛剛登基,重新整理振作後自然土地面積上升。而弘治後面是正德皇帝,少年皇帝剛上位的時候又被文臣欺負,大明賬冊上的耕地就一下子少了3.7億畝......
總而言之,皇帝強勢的時候,大明耕地就多,反之就少。大明文臣的混賬,不是東林黨成型後才開始爛的,而是從建文年間就是這麼爛了。
這種過山車式的耕地面積變動,終於到了張居正執政時期有了徹底改變:張太師當時手裡有兵嘛,所以在清理全國耕地面積上非常鐵腕。再加上張太師的治國能力是當世第一,所以,其清理方法也非常科學:
首先,不止百姓的土地,宗室、親王的佔地也被重新丈量,“丈國均糧,但有執違阻撓,不分宗室、官宦、軍民,據法奏來重處。”張居正給了地方官“考成法”強大的政治壓力,最終保證了土地清丈的順利實施,當年清理出1.55億畝的瞞報土地。
第二是統一了畝制。原先北方存在“大、小畝”現象,張居正借“土地清丈”統一了全國的畝制,一律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統一畝制”減少了稅糧徵收的麻煩,杜絕了底層官員利用“大小畝”牟利的漏洞。
第三是簡化了賦稅徵收規則。土地清丈後,將土地分成三等:上等水源肥田、中等瘠薄田、下等無水高田。交稅的時候,無論官田還是民田,規則一樣,上等田1畝實為1畝、中等田以1.5畝折為1畝、下等田以2畝折為1畝。
如此鐵腕、科學的土地清丈搞下來,到了萬曆九年,全國土地清丈結束。大明的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