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樓家重新分配土地的日子,十里八鄉的佃戶都趕了過來。

整個莊子上時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樓家的土地肥沃,糧種顆粒飽滿、種子優良,所以租種樓家的地要比其他人家的藥多收一到兩成,如果種地的手藝再好一些話,多出三成也不是沒有可能。

最為讓佃戶們動心的是,樓家的租子比人家的要少,而且到了災年,樓家也不會死乞白賴地逼著交租子,佃戶們當然要爭著搶著租種樓家的地。

去年以來,這家大莊子徹底地從老太爺的手裡交給了大房。

樓清漪早就琢磨著想對租種的土地進行重新分配。

其原因主要就是租種土地的佃戶們貧富不均,甚至有一些大戶人家以佃戶的名義租種樓家的土地,在糧食的差價上做文章。

莊子自然是要為樓家存糧賺錢的,但是樓清漪卻不想樓家的好心被壞人利用了。

重新分配土地的事情她早就在考慮了,只是由於近期婚事的事情耽擱了下來。

如今,已經和陳唱達成了協議,短期內是不會有太多的牽絆的,此時處理土地的事情剛好。

是以,一大早,她便乘車來到了莊子上。

莊子上的管事早就準備好了所有的名冊、地契,只是這些都需要樓清漪親自稽核。

樓清漪坐在矮几之後一張張地翻看著。

三名管事垂手肅立在她的對面。

“怎麼一下子有這麼多的土地?”樓清漪看著總賬目上的數字詫異地問道。

一名姓劉的管事上前一步,恭敬地回覆道:“回稟小姐,這些都是後來墾殖的,較最初的數字田畝確實有不少差異。”

樓清漪輕輕地將冊子放下:“足足擴大了近百倍,都是自己墾殖的?”

“正是!”

樓清漪微微點頭。

那管事又道:“小姐,這種事並非樓家個例,如今這些豪門大戶都是這麼做的。”

樓清漪陷入了沉思,很快她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所在。

早在孫吳之時,江南的豪族地主勢力已經迅速壯大。

東晉僑寓政權建立,他們極力支援,其既得利益自然不會受到損害。

而從北方遷徙過來的豪門士族,同樣也要在江南求田問舍。

像王導、謝安及其家族,獲賜土地及其附屬人口是尋常事。

此外,他們還以其他途徑獲取田產。

大書法家王羲之在“與吏部郎謝萬書”中說:“比當與安石東遊山海,並行田視地利,頤養閒暇。”

果然,王羲之和謝安東遊會稽後,在那裡為子孫謀取到不少田產。

謝氏家族的謝玄也在會稽經營田地,死後葬於始寧縣,並有故宅和別墅。

其孫謝靈運因此移籍會稽,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

謝靈運在《山居賦》自注中稱這一別業是祖父“經始山川,實基於此”,而且他本人同樣“鑿山浚湖,功役無已”,向官府謀取更多田地。

這類豪門廣佔田地,童僕甚眾,大力發展莊園經濟,屬於豪門大戶。

而樓家的勢力是無法和王家、謝家相提並論的。

對樓家這種一般士族來講,欲在建康、三吳、會稽、江陵等富庶之地起家就困難得多,於是轉而向其他區域墾殖土地。

他們到處侵佔山林川澤,開闢耕地和種植園,跟以往禁止私人封禁山林的政策發生衝突。

東晉成帝鹹康二年,曾經頒佈過“壬辰詔書”,這是第一道禁止侵佔山林川澤的法令。

詔書口氣很強硬:“佔山護澤,強盜律論,贓一丈以上,皆棄市。”

然而,禁令釋出後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