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不能多用,否則承受不了,而使用玄通開眼的方法,與畫符作法一樣,先閉目靜心,集中精神念頭,然後開眼。”

他總結著心得,這眼睛的視覺很是玄妙,還得慢慢的研究。

他拿起筆,想繼續練習畫符,但精神已經疲憊,有些力不從心,難以集中念頭,強行畫了幾張符籙,乍一眼看似沒什麼差異,但他有一種直覺,這些符籙沒有靈光。

體會過符籙開光的那種玄妙,他就有了這種直覺,即便不開眼,也能感覺出這符籙有沒有成功。

“法術是精神念頭,剛才消耗的太多精神,念頭不能集中,所以符籙沒有神意,道書曰,養精固本,練精化氣,練氣化神,原來是這道理。”

他心有明悟,修道就是修練精神念頭,養精固本是身體基礎,練精化氣是磨練心境,練氣化神才是道行,所以達到這個境界,方能畫符作法。

由此可推出修練的秘訣,想要壯大精神,先要固本培元,然後是心境,基礎強大了,心境平靜了,自然就有精神了。

“我的心境不差,這十幾年的磨練,早已心如明鏡,但我身體太弱,缺乏鍛鍊,精力不足,應該加強鍛鍊,習武強身,鞏固基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難怪那些方仙道士都練武,特別是練習劍術,皆身背一柄長劍。”

明悟了其中道理,他也找到了修練的路子。

道士練習劍術,卻不練磨練拳腳蠻力,因為劍術的鋒利,可以彌補殺傷力,既達到了習武強身的目的,又有武藝護身,卻不必把多餘的精力用去磨練拳腳蠻力,而是主修法術。

“習武強身是循序漸進,我現在的底子弱,練習拳腳太耗時耗力,還是先練劍術,緩緩增強體質,把主要精力用在法術上。”

思緒至此,他立刻就行動,取下了書架上的寶劍。

文人的書房裡,一般都擺放得有劍,劍是百器之首,器中君子,金銳、剛正、筆直,文人以以此修身,寓意君子之道。

他拔出劍,隨意就練起了一套劍術,名曰真武劍,也是出自《武典》。

《武典》是武聖縉雲拓撰寫的武學集大成之作,歸納百家武藝,除了十三真武拳術,還有十八般武器,樣樣都用總結,以此作為武考的標準,也是天下武人的必修課。

不過《武典》更注重對自身的修行,也就是十三真武,衍生出了諸多拳術派系,例如劉伯練的香象派,而十八般武器相對簡單,主要是基本招式,沒有那麼多的派系路子,其實這也是朝廷控制武力的手段。

大運王朝一統天下,讓武人都去練拳了,畢竟拳頭再厲害,也比不上刀兵的殺傷力,方便朝廷控制武力,而讓武人保持練武,也是為了威脅王朝之外的四方蠻夷,如此一舉兩得。

張閒這是第一次練習劍術,不過十八般武器的路子,他都見過劉伯練過,早已爛熟於心。

但說來也奇怪,他練拳的時候,身隨心動,一練就會,現在練習劍術,居然也是一練就會,劍術的各種招式:抽、帶、提、刺、點、崩、攪、壓、劈、截、掛、撩、斬、挑、抹、削、扎等等,練完一遍又一遍,越練越來勁,劍式靈動,揮灑自如,就如同練了很多年一樣。

“呵呵,莫非我是一個修練的奇才?不論拳術劍術,還是符咒法術,全皆一練就會!”

他心裡欣喜,沉寂在劍術之中,而他剛才頭腦疲憊,這會兒身體運動,勞逸結合,體力與腦力交替,立刻感覺心神輕鬆了,劍術也越發的輕快凌厲,不知不覺就練得入了神。

“鐺……鐺鐺……”

鐘樓打點的銅鐘聲響起,張閒這才停下來,練得忘卻了時間,已經是傍晚時辰了,馬上要吃晚飯了,他練了一個下午,也是飢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