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就是洛陽了……”夏婉輕聲說道,目光投向遠方。

鄭逸握住她的手,十指相扣,一切盡在不言中。

春風拂過,吹散了長安城內的喧囂,卻吹不散人們對知識的渴望。

洛陽、揚州、成都……

一處處坊市,被新印刷書籍的墨香所浸染。

書攤前,人頭攢動,熙熙攘攘,讀書人、販夫走卒,爭相搶購。

新印製的書籍,字跡清晰,排版精美,價格又親民,一經推出,便被一掃而空。

坊間茶肆,酒樓客棧,到處都回蕩著人們對新書籍的議論聲,彷彿一夜之間,整個大唐都掀起了一股讀書的熱潮。

新印刷的效率,比之以往提高了不止一倍,曾經需要數月才能完成的書籍,如今只需短短數日,便可付梓。

這讓各地書商喜笑顏開,更是讓百姓們能更快地接觸到知識的甘露。

而長安的文化界,也開始重新審視新印刷技術。

陳學者等四分之一的學者,不再固守傳統,他們讚賞新印刷書籍的精良品質,也承認其對文化傳播做出的貢獻。

鄭逸站在人潮湧動的坊市街頭,看著人們手中捧著新書籍,津津有味地閱讀,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他的心中充滿了自豪,這不僅是對新印刷技術的認可,更是對他努力的肯定。

他挺拔的身姿,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偉岸,彷彿一位引領時代的先鋒,站在成功的浪潮之巔。

另一邊,一位身影佝僂,面容蒼老的工匠,默默地站在街角,眼神複雜地望著新印刷書籍,他正是當初極力反對鄭逸的劉印刷工匠。

他曾經以為新印刷技術會毀掉傳統,卻沒想到它會如此受歡迎,如此高效。

慚愧、懊惱、不甘,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的臉色更加黯淡。

鄭逸並沒有因為新印刷技術的成功而驕傲自滿,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遠的未來。

他在各地建立了印刷博物館,展示傳統印刷和新印刷技術的發展歷程。

這些博物館,不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文化的傳承。

他希望讓後人銘記傳統印刷的貢獻,也讓大家瞭解新印刷技術的進步。

這一舉措,讓所有人都對他更加敬重,讚歎他長遠的眼光和反套路的舉措。

人們常常駐足在博物館前,觀看那陳列的古老印版,感受著時間的流逝和技術的進步。

陳學者在參觀過洛陽的印刷博物館後,激動地撫摸著展櫃中的古籍,眼中充滿了讚賞和敬佩:“鄭公子此舉,實乃大義之舉,功在千秋啊!”

夕陽西下,鄭逸輕輕地推開書房的門,他抬起頭,看著遠方……

夕陽的餘暉灑在印刷工坊的屋頂,將青磚染成一片金黃。

工坊內,機器轟鳴,工匠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墨香,那是新印刷書籍散發出的獨特氣息,也象徵著鄭逸在唐朝印刷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

他站在工坊最高處,俯瞰著這一切,心中感慨萬千。

從最初的不被理解,到如今的萬眾矚目,他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艱辛,但最終,他成功地將現代印刷技術帶到了這個時代,實現了最初的目標。

鄭逸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想起當初那些質疑和反對的聲音,如今都變成了讚歎和敬佩。

王印刷行老闆的落寞身影彷彿還在眼前,而自己,卻站在了成功的巔峰。

他環顧四周,看到孫年輕工匠們正興致勃勃地向眾人講述著他的堅持和智慧,眼中閃爍著崇拜的光芒。

那一刻,鄭逸感受到了一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