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查辦。

侍郎下去了,戶部的人自然一個個往上升一升,填補空缺,如今二舅父也沾了侍郎出事的光了,剛抬到從四品沒幾日,這就到了正四品了。

這事,刑部在查,大理寺也在查,可是所有的證據,都是這麼證明的,人證物證據在。

而且,聖上的處罰也是給了馮家交代。

可是馮閣老卻不願意相信,就這麼一個小小的湊巧,需要查十日?

他醉的可真是時候,偏偏正好因為他的醉酒,禍害的臨陽縣主不能進宮?

馮閣老便將矛頭對準了龐相,馮家出事得力的自是龐相,在大殿上說的什麼,李家龐家聯手要把持朝政了。

即便沒有任何證據,他是張口就罵人。

龐相氣的與馮閣老爭鋒相對,兩個老頭子差點在朝堂上大打出手。

皇帝一陣陣的頭疼,怎麼辦,一個是輔助自己繼位的功臣,一個是三朝老臣,都是不能輕易動得,便當了和事佬。

事後,龐相跟李家上書又參馮閣老,可皇帝卻將此事壓下去了。

畢竟,馮閣老出事後,李家接管了科舉此事,而且嫡次子接連升官。龐相這邊,這次進宮這幾個,自然要數惠安縣主的品級高,若是惠安縣主是個好的,繼後之位也不是不能想的。

即便是馮家在三年後大選中,又選了適齡姑娘進宮,可怎麼也躍不過惠安縣主去。

皇帝給他們的餅,又圓又大。

既然他們都得老好處,馮閣老那邊,他就那樣的性子,該讓便讓讓就是了。

龐李兩家講理,皇帝非要論情,下頭的人也是一點法子都沒有,皇帝說什麼便是什麼。

眼看著科考在即,大家先在重心放在科考上才是要緊。

這訊息是連母帶著安紅韶回安家的時候,聽李氏說的。

雖說這是鬧的讓人心裡不痛快,可是二舅父升官,到底是好事。

李家從下頭上來的,只有李太傅一個人,在朝中還有分量。如今二舅父這速度,將來許也能做個一部尚書,李家榮耀總算是保住了。

於李家而言,這是頂好的事情,也是值得高興的事。

當然,李龐兩家的隱忍,卻是讓馮閣老氣焰愈發的囂張,硬是靠一張罵人的嘴,在朝堂上殺出一條血路來,誰瞧見他也得低頭哈腰的,不敢得罪。

五月初科考馬上就要來了,連如期指揮使的位置也算是坐的稍微穩些了,本來今個一早就該回來的,可是連父那邊忙的厲害,就讓連如期去接連卿萊歸府。

這個節骨眼上,家裡有考生的都寶貝的很,生怕磕著碰著或者病了,今個學堂不上學,歸家的人多,連如期給坐坐鎮,免得讓下頭的人衝撞了連卿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