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把原本屬於天下的,重新變成全世界、全社會、普天之下的共同所有。

□ 天下為公?

■ 正是。在楊朱看來,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道德完善的“至人”才能做到。

□ 主張“一毛不拔”的楊朱,也主張“天下為公”?

■ 而且,楊朱的“天下”範圍更大,不僅包括全人類,還包括自然界和小動物。這就比墨子還要徹底。他的“一毛不拔”也一樣。全人類、全世界,統統都“一毛不拔”。

□ 難道楊朱的主張,竟然是既要“天下為公”,又要“一毛不拔”?

■ 這才是對楊朱思想完整而全面的表述。

□ 這怎麼可能呢?

■ 是不大可能,是很難做到。楊朱思想最終難以被人接受,原因之一就在這裡。然而楊朱的深刻之處,卻也在這裡。這就是——實現“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不能以犧牲每個人的個人利益為代價。因為“天下人的幸福”,是由每個人的幸福構成的,是天下所有人幸福的總和。如果每個人都不幸福,卻說天下人是幸福的,這種幸福,靠得住嗎?如果說為了天下人的幸福,必須每個人都不幸福,都做犧牲,那樣的“幸福”,又要他幹什麼?

□ 對不起,我還是有些想不通。難道“無私奉獻”是不對的?

■ 無私奉獻當然崇高而偉大。作為個人,你完全可以這樣做。如果你真誠地這麼做了,我將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要求別人,要求所有人都這麼做,那我們就只能說,對不起,你不能這麼要求,也沒有權力這麼要求。或者說,你可以提倡,不能強迫。因為一旦強迫,就違背了追求全人類共同幸福的初衷。相反,只有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受傷害,每個人的利益都不受損害,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這就叫“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這是楊朱的觀點?

■ 也是老子和莊子的觀點。

拾壹 這世界該交給誰(1)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託的

□ 前面你說,楊朱認為,如果“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則“天下治矣”,老子和莊子也贊成,請問是這樣嗎?

■ 是。

□ 為什麼贊成?

■ 因為在道家看來,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託的。既然不需要拯救,不需要寄託,當然可以“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 最好的天下,不需要拯救和寄託?

■ 是,至少莊子說得很明確。有個成語,叫“相濡以沫”,肯定知道吧?

□ 中國人都知道。

■ 這個中國人都知道的成語,就出自《莊子》一書,《大宗師》篇和《天運》篇都講了。莊子說,泉水乾了,魚兒們一齊被困在陸地上。為了生存下去,它們相互吐出溼氣讓對方呼吸,這就是“相呴以溼”;相互吐出唾沫讓對方滋潤,這就是“相濡以沫”。

□ 這不是很感人嗎?

■ 是很感人。事實上,相濡以沫,一直被視為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莊子對此顯然也並不否定,他也是肯定的。只不過在他看來,這並非人類社會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相濡以沫”是很好,但不是最好。

□ 為什麼?

■ 請你想想,魚兒們為什麼要“相呴以溼,相濡以沫”?困在陸地上了唄!為什麼被困在陸地上?泉水乾了唄!由此可見,相濡以沫的前提,是“泉涸,魚相與處於陸”。那麼,泉水不幹,魚兒們永遠生活在水中,豈不更好?

□ 這倒也是。

■ 所以我曾經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