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城郊別墅。

在一間不大的會議室內,一群人正在舉行著一次秘密會議,儘管與會者人數不多,但他們當中卻並不乏重量級人物。

“‘中國皇帝’已經決定去彼得堡參加俄國女皇的登基典禮。”一位身著國防軍制服的將軍說道,“我們的‘艾米爾’(指希特勒)肯定是會跟著去了。”

“我想他去彼得堡的心情肯定是不會好的。”一位律師模樣的人說道,“把彼得堡還給俄國,簡直比吃他身上的肉還要難受。”

“那又怎麼樣?難道他真的以為蘇聯是他打敗的?”那位將軍不屑的說道。

在東線戰事結束後,俄羅斯帝國政府遷回莫斯科,正式取代了蘇聯政權,並開始發揮作用。中**隊在將莫斯科的防務移交給俄羅斯解放軍之後,便開始撤退回國,在俄國的其它地區,華軍也陸續的開始向俄羅斯解放軍移交防務和撤兵。

對於華軍的撤兵行動,希特勒已經猜出了其中的潛臺詞。雖然中國已經做出了“表率”,但他並不甘心就這樣的撤出俄國。而隨後俄國政府表示,要將俄羅斯的首都遷回彼得堡,並在那裡舉行俄羅斯帝國新君主的登基大典,希特勒只好違心的下令德軍撤出彼得堡,以及摩爾曼斯克(在摩爾曼斯克的同盟國物資和船隻都被德軍運走),但對於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攻下來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則堅持不肯放棄。

“真希望他的飛機在中途發生點什麼事。”一位參謀軍官模樣的人說道,“那樣的話,我們就省事了。”

“即使真的發生了那樣的事,也還是不足以拯救德國。”另一位將軍搖了搖頭,扶了扶鼻樑上的眼鏡,“死了一個瘋子,又上來一個瘋子,德國的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你說的對,在幹掉‘艾米爾’的同時,必須把希姆萊也幹掉。”穿國防軍制服的將軍——第二集團軍參謀長海寧。馮。特雷斯科夫少將說道,“黨衛軍的暴行已經使德國陷入罪孽當中,我們絕不能和一群瘋子暴徒一起生活。”

聽了特雷斯科夫的話,所有的與會者面色都變得有些陰鬱。

在德軍進入蘇聯並且佔領了蘇聯大片領土之後,始終沒有能夠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建立起穩固的統治,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希姆萊領導的黨衛軍。

在對待“劣等種族”的問題上,希特勒和希姆萊都表現出了異常的現實與狠毒,在反擊蘇軍進攻開始之時,希特勒就迫不及待和向國防軍及黨衛軍的高階將領們點出了“這場鬥爭是一場意識形態與種族差別的鬥爭”,“必須以空前的、嚴厲的方式進行”。具體的實施方式就是“政治委員命令”:即對前線俘獲的蘇聯紅軍政委及其他政工人員,一經核實立即就地處決,以懲戒這些“與國家社會主義背道而馳的意識形態的傳播者”。此外,希特勒還以蘇聯沒有在《海牙公約》和《日內瓦公約》上簽字為理由,慫恿前線和德軍官兵自行處決戰俘。

不僅如此,在佔領蘇聯西部領土之後,希特勒還準備實施經濟上的“飢餓計劃”和徹底的種族主義政策,“飢餓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將烏克蘭和蘇聯其餘歐洲部分的領土上的農產品有計劃的運往德國本土,以解決德國的糧食困難,同時徹底開採佔領區內的工礦業資源,使之成為德國戰爭經濟的支撐,其最終目標是依靠佔領區供給全部的德軍部隊和戰爭經濟,佔領區居民本身的物資需要則被壓縮到了最低限度。

在希特勒和希姆萊看來,餓死幾百萬俄國人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至於佔領區的管理,希特勒也沒有打算讓國防軍介入,而是完全交給了希姆萊。

基於這個目的,隨同德軍進入蘇聯的,還有一小撮面色陰沉,領口綴有兩道閃電領章的亡命之徒——由第三帝國“中央保安總局”派出的黨衛隊別動隊,其中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