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發出隆隆的聲響,古德里安看著這輛效能十分先進的坦克,眼睛裡滿是熱切的光芒。

由於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陸軍不允許擁有坦克,直到現在。德國陸軍在國內進行相關訓練時,還只能用包了木板的汽車來充當坦克,這些假玩意兒不但是德國步兵的笑柄,也是外國觀察員們大加嘲笑的物件。而此時,古德里安望著面前挾風帶雷般前行的中國坦克,心裡的感受可想而知。

“如果當時的德國士兵有這種坦克,也許就不會失敗了。”孫晨鈞知道古德里安的心裡在想什麼。他望著這輛正在行駛當中的中國陸軍新式“雙頭龍”型坦克,笑著對古德要安說道。

“是的,哪怕只有四輛,我們也能夠改寫歷史。”古德里安點了點頭,說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陸軍除保留了一部分“鐵騎。式中型坦克和為數極少的重型坦克之外,大量裝備的都是輕型的“豆坦克蚓年8月,在“中蘇戰爭”中多次指揮坦克部隊作戰的孫嶽將軍的提議下,中國的坦克設計人員提出了一種十分大膽的設想,打算將新型的坦克定位為一種“多用途坦克”。這種坦克將替代中國陸軍原來裝備的“鐵騎”中型坦克和包括安裝機槍的輕型坦克以及安裝加農炮的重型坦克。吧年3月,華夏共和國武備部設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負責未來坦克的開發工作。結合西方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驗和教壬以及中國坦克部隊在中蘇戰爭中的戰,委員會決定開發兩種坦克。即用於突破敵軍防線的“重型坦克”和滿足多用途作戰需要的“戰鬥坦克”。其中,後者將替代華夏陸軍當時在役的所有中型坦克和輕型坦克,這就是“雙頭龍”坦克的由來。

最初,“雙頭龍。式坦克的設計要求是:戰鬥全重為佔噸,最大裝甲厚度為茁毫米,車體部分安裝一門用於支援步兵作戰的乃毫米火炮,能夠旋轉的活動炮塔則安裝2挺機槍。由於具有兩套武器系統。因此這種新型坦克被命名為“雙頭龍。坦克。

由次設計這種坦克,定型工作進展較為緩慢,中國陸軍與負責研製開發新式坦克的中國天工公司最終於咕年3月簽訂了製造3輛“雙頭龍”坦克原型車的合同。但在同年,武備部重新評估了未來口擊軍步兵作戰對支援坦點的需“戰鬥坦生”的裝戲機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要求。武備部的新要求使“雙頭龍”坦克的原型車的生產工作被迫中止並重新接受評估。咽年;月,第一輛“雙頭龍”原型車完工。喲年月。第一輛原型車送交位於北京的中國陸軍武器試驗場接受測試。這時根據武備部的新要求,坦克全重達到了萬噸,車組乘員為4人。最大裝甲厚度為刀毫米,發動機選用風神公司的“風神”2型6缸發動機,最大功率可以達到;刃千瓦,平均行駛速度為每小時刃公里,最大行駛速度為每小時卑公里,儲油量為沏升,最大行駛時間約為個小時。

至喲年3月。總共有3輛原型車交付中國陸軍。它們先後被送往試驗場接受進一步測試。中**方對這種新式坦克給予了很高評價,不過中**方還是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要求,即坦克的裝甲必須加厚最大裝甲厚度應為的毫米以上;炮塔上的兩挺機槍應更換為;門辦毫米加農炮;而且坦克內還需要增設最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和車內聯絡裝置。針對這些要求,原型車再次進行了改進,改進工作於;蚓年完成。此時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已經增至勾毫米,戰鬥全重增加到了為屯;炮塔採用了裝甲厚度為40毫米的鑄造炮塔,安裝有;門47毫米短管加農炮以及;挺並列機槍。但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