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兵的作戰,而且居然也開始大量使用裝甲列車,一度給布林軍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英軍首先決定解除“鑽石之都”金伯利城之圍。1900年2月,英軍開始反攻。英軍利用優勢兵力和有利地形,發動鉗形攻勢,從東西兩側同時向布林軍隊發動進攻,把戰鬥的重心從納塔爾轉向奧蘭治河流域易於攻擊的地區。2月15日,5000名英軍騎兵從後面迂迴繞過布林軍隊防守的堅固陣地。經過激烈戰鬥後,英軍解除了金伯利城之圍。
英軍的另一個戰役目標是,突破圖蓋拉防線。英軍這一回採用了新的戰術,於2月12日開始發動連續4次進攻。英軍集中使用50門重炮和野戰炮對布林軍隊進行了猛烈轟擊,一舉摧毀了布林軍隊的防線。19日,赫朗瓦尼被英軍佔領。21日,英軍渡過科倫索東面的浮橋,打通了沿著介於博塔防線和圖蓋拉河之間的鐵路走廊向東北方向前進的道路。22日前半夜,英軍拔除了建立在綠色山頭的兩個布林軍隊防守的堅固陣地,23日,英軍攻佔了哈特山。27日,圖蓋拉河防線最終被突破。
英軍在這次向布林人發動的反攻中,可以說大量借鑑了中**隊攻擊俄軍時使用的戰法,利用快速機動的戰術,集中火力給了布林軍隊以沉重打擊。
這場戰役是“英布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布林軍隊被迫由一開始的優勢進攻地位轉向了戰略防禦。
隨後,英軍從左右兩側夾擊布林軍隊。由於山路崎嶇難行,英軍曾一度被阻擋在了鐵道山。這時,另一支英軍從皮特斯山脈邊上展開攻勢。他們從山坡上端蜿蜒前進,很快就越過鐵路線。接著,英軍和布林軍隊雙方對鐵道山和哈特山之間的咽喉地帶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展開了肉搏戰。結果布林軍遭到慘敗,圖蓋拉防線崩潰,迫使布林軍隊後撤,萊迪史密斯城的圍困也被解除了。
英軍乘勝追擊。3月13日又佔領了奧蘭治自由邦的首府布隆方丹,**布林人國家的心臟。
英軍在短時間內很快扭轉了不利的戰局,中**隊抗俄戰爭的經驗,可以說功不可沒。
但英布戰爭中出現的另一件事,卻讓孫綱感覺到十分危險。
:,
你知道嗎? 的彈窗廣告是每30分鐘才出現一次。
(四百)改革陸軍軍制
那就是,在南非作戰的英軍中,有大量的日本軍人組成的僱傭軍!
如果說英軍當中有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殖民地國家的軍隊還可以理解的話,日本還不是英國殖民體系當中的一員,但卻有大量的日本軍人隨同英軍作戰,可以說是讓人十分奇怪的。
大英帝國經過了多年的殖民擴張,形成了“日不落帝國”,但“日不落帝國”的“擴張能力”到了新的二十世紀,已經達到了“極限”,大英帝國想要維持這麼龐大的領土,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這次的“英布戰爭”其實就說明了這一點。
目前英軍的主要兵力都被牽制在了南非,作為大英帝國最為成熟的殖民地之一,印度軍隊也已被大英帝國調往世界各地,以填補英軍主力開赴南非後留下的防衛空虛。同樣,加拿大也聽從了大英帝國的“召喚”,派兵支援英國在南非的軍事行動。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作為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白膚色國家”,是大英帝國的真正“子弟兵”,出兵參戰也是正常的,但日本人出兵算怎麼回事呢?
據軍情總處的情報顯示,這些參戰的日本人來自日本各藩的都有,但以日本當年的“倒幕四強藩”薩摩、土佐、長州、肥前的軍人為多,這些人並不是以日本軍隊的身份參加“英布戰爭”的,而是以英國在日本招募的僱傭軍的身份去南非參戰的,據不完全統計,英國統共在日本招募了10000多人,這些日本人在南非衝鋒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