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現在絕對不比他差。
兩宮的入陵儀式是同時進行的,在“追悼會”上,李鴻章還唸了一篇祭悼光緒皇帝的祭文,祭文裡追述了光緒皇帝一生的政績,對光緒皇帝做了相當高的評價,“從無滿漢之分,民族之見,英毅果決,力圖振興,實為曠代之聖主也。然不意為宵小所趁,蓋我聖主銳意求進,一時失察,若天眷中華,我聖主得穩健之士輔弼,得變成法,則我萬千黎民之福也。”
這篇祭文也不知道是誰寫的,但對光緒皇帝的評價還是相當中肯的。光緒皇帝在他當政期間,講求變法,銳意圖強,為了使政治清明,甚至下詔開放報紙言論,僅這一點,其實就比他屢屢大興“文字獄”的老祖宗康熙和乾隆要強出許多。
滿清王朝的文字獄是出於“防漢心理”對一個人數上佔多數的民族進行的瘋狂的“文化清洗”運動,常常是抄家滅族,祖先、子孫、活人、死人連同眾多無辜者一起遭殃。其恐怖的震懾效果可以說空前絕後。
滿清文字獄的密度嚇人,據後世學者統計,有清一代,共發生了一百六十餘起文字獄,幾乎一年半一次,主要集中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至乾隆時期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乾隆在位六十三年,製造的文字獄有一百三十餘起,一年兩次還多;其定罪範圍大大超過了順治、康熙和雍正三朝,而且將打擊物件從主要是士大夫階層擴充套件到民間百姓,幾乎成了一場全民的劫難;許多名人志士因此而蒙難,有的不僅被斬首,而且子孫株連坐罪,甚至家族同遭毀滅;有的甚至追究已故作者,挖墓戮屍,懲辦後人。文字獄株連甚廣,令人心驚膽戰,結果導致全國上下一片風聲鶴唳,中國“萬馬齊喑”的局面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滿清統治下的文字獄,如同黑暗的歐洲中世紀一樣,思想領域實行強控制,不光政治文化的書籍要禁,就連科學技術的書也不放過,《幾何原本》、《天工開物》大批明代的科技成果或毀或棄,只要和官方的程朱理學不統一的,都要禁止。
這其實就是“文藝復興”為什麼不能在中國出現的原因。
康熙和乾隆兩位大帝對中國思想領域的“文化大清洗”,是他們一生最大的汙點和罪行。
而光緒皇帝在位期間,能夠下詔允許報紙“指陳利弊”、“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暢言,不必意存忌諱”,這樣的胸襟和氣魄,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根本不能比的。
就象祭文當中說的,如果光緒皇帝變法時不是一意求快,而是得到老成持重之人輔弼,走一條穩健的道路,中國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樣子了。
那樣的話,對廣大的黎民百姓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
最起碼,中國不會經歷“內亂”和“外侵”的雙重痛苦。
國內唯一一個只提供全本小說的免費小說網。
(三百九十七)“農業部長”孫中山
在兩宮下葬完畢後,中外各種報刊媒體都進行了廣泛報導,而李鴻章隨後又以“華夏共和國執政”的國家元首身份向全國發布通告,說明“天下萬民,無論滿漢,皆炎黃之裔,當不分尊卑,親如一家”,這樣一來,果然收效甚顯,孫綱最為擔心的滿族旗兵暴亂的事,並沒有發生。
這樣一來,對他以後改革軍制,重整全國的陸軍的行動,就少了許多的阻礙。
在“華夏共和國”成立後,各國使節紛紛前來道賀,並遞交國書,表示承認“華夏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華夏共和國”從此取代了清朝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世界其它國家的承認。
對於清朝和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國內有很多人都希望藉此機會不與承認,或者同列強修訂條約,但是李鴻章和他們政務院“八大參政”商議後,大家都認為“國家甫定,國力未充,若此時貿然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