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證書、領事證書、領事委任文憑等重要檔案。所以,這一次和俄國人簽訂的“新”《北京條約》,就是這枚國璽第一次使用。
和國璽同時“出生”的還有一枚“華夏共和國執政之印”的印章,是李鴻章作為“華夏共和國”的國家元首的象徵,根據“印信條例”地規定鑄造的。
“華夏共和國執政之印”的規格為印面寬6公分、長9公分、邊寬1。2公分。朱文篆字,印鈕為蹲獅(取“睡獅猛醒”之意),蓋用於永久性機關的公文章,包括賀詞、獎詞、輓額、呈文、簽呈各種證券、報表,及其它各種公務檔案。
至於孫綱他們這些“政務院參政”,就沒有這“待遇”了。
根據商議和各省代表的推選,“華夏共和國政務院”除了一位最高首長“執政”外,還設有八位“參政”,分別是張之洞(湖廣總督)、劉坤一(兩江總督)、孫毓汶(軍機大臣)、王文韶(軍機大臣)、林紹年(雲貴總督)、譚鍾麟(四川總督)、陳寶箴(湖南巡撫)和孫綱(北洋海陸軍總統本來李鴻章的哥哥兩廣總督李瀚章也在“八大參政”的候選人裡面,而且有很多人推舉。但李瀚章認為他們李氏兄弟二人都在政務院任職“不妥”,有專權之嫌,為了避免使國家權力為家族勢力所操縱,他是以“堅辭不就”。換成了湖南巡撫陳寶箴。
而孫綱也沒有想到,老頭子們居然會把他這個年輕人給弄進政務院。
“我當初就猜到了。小江也這麼說,”馬有些得意地說道,“小江說的,國家權力也需要中樞和地方達到平衡的,你是東三省和海陸軍方面的代言人。又加上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當然得安排進去了,不然地話,海陸軍將士是不會安心的。”
孫綱想想覺得她說的也很有道理,“政務院”裡面算上李鴻章一共九個人,前清八大總督裡面佔了五個人(如果不是李瀚章“避嫌”,就是六個),前清軍機大臣佔了兩個,巡撫一個,還有他這個“軍方代表”,之所以這麼安排。*****其實就是中樞和地方的權力達到平衡地結果。
絕對的權力不但會導致**。還會造成個人權力和意志凌駕於國家和民眾之上,往往會產生災難性地後果。
相反。過於分散的權力則會造成不斷的內爭和內耗,甚至於是導致最後國家的分裂。
老頭子們都是從權力“角鬥場”上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對這些事情認識得比誰都深刻,所以才會在確定新地國家機構的時候,弄了這麼一個方案出來。
不過,對目前地中國來說,想要避免國家陷於內亂,又要想辦法積蓄國力以抗禦外侮,這也許就是最好的方案了。
“頭一次當這麼大的官,心裡還真有些沒底。”孫綱苦笑了一聲,說道,
要是按照傳統的說法,他這可是真正的“青雲直上”啊。
“俄國人要是不再整出什麼麻煩,咱們就可以集中精力進行國內建設了,”馬看著他笑道,“我可是有好多的想法的哦。”
“俄國人這回可是恨死咱們了,咱們的時間還是不多,”孫綱說著,想起了“簽約”時俄國人的表情,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
當李鴻章和張之洞分別在《中俄“新”北京條約》上簽字用印的時候,在場地俄國人地臉上全都是一副陰冷的表情,孫綱知道他們地心裡都在想什麼。
俄國的這一次軍事冒險的失敗,不但沒有能夠奪取新的領土,反而把已經得到的東西又吐了出來,這對“偉大的斯拉夫民族”來說,是無比的“恥辱”。
俄羅斯帝國從立國到現在,在東方就沒有受到過如此的挫折。
孫綱能夠想到,以俄國人那種特殊的報復心理,促使他們回去後會怎麼做。
俄國人雖然丟了庫頁島和部分以前從中國奪去的領土,但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