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七章 真的不孤獨(大結局)(第1/4頁)
章節報錯
因為建州官員任命的事一直拖延著沒決定,黃良和王凌還是暫時的呆在建安,但馬周卻被調回了長安,協助長孫無忌修訂大唐律,不過王況也知道,這其實不無李世想透過長孫無忌與馬周交流的機會來徹底的瞭解建州的現狀和百姓的真實想法,畢竟,馬周不算是王況一系的人,而且他是寒門出身,對尋常百姓的瞭解要高過高門貴族許多。
而與此同時,經過一年多的航行,徐國緒他們終於看到了王況所說的那個有曾經的兩個大唐那麼寬廣的陸地,他們將按照王況所交代的,在這片大陸上停留至少一年的時間,尋找新的物種,並且用一年多的時間來設立一個個大唐的前哨站,為今後可能進行的移民打下良好的根基,這個前哨站,將是一個非常堅固的堡壘,面靠大洋,背抵懸崖,易守難攻,就算最後要退,也會有大樓船接應,今後的大唐新領地,就將以這些堡壘為基礎,一步步的往外擴張。同時,他們也將此行的結果用信天翁送回了建東,圖虎回建東之後,又被他幸運的找到了幾對雛鳥,報信,尤其是重要資訊已經不是問題。
同是這一年,皇莊廖小四他們也推出了好養易大的經過他們幾年努力而配出來的新品種牛羊,豚豬的生長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是一頭豚豬需要兩年才能長到一百來斤,如今只要一年就可以長到一百來斤,這將大大的提高百姓們肉類的供應量。實際上,皇莊裡這些年推出的新品種不少,但是每一次的推出都是隻比之前的提高那麼一點點,因此並不惹人注意,而事實上是,經過這些年的潛心研究,如今不光是糧食的產量一年比一年高,就是其他的物種,也都是有了很大的飛躍。
王況開始的時候不信,西人曾經用了近百年才做到的事,你們只用了幾年就能做到?後來一想,是了,西人那是靠的個人努力,個人的投入,而且是自發的無意識情況下,才需要用到這麼些年,而皇莊大不同,朝庭全力支援,內府的銀錢敞開供應,想要什麼新物種,皇莊一封書信送到那裡去,當地馬上就辦得妥妥的送到長安來,加上皇莊裡大量的蓋了璃棚,一年四季都可以耕種,這樣大的投入,如果沒出這麼高的成果,那才是見了鬼了呢。
貞觀十六年,經過了一年多的討論和十幾次的修改,朝廷終於拿出了一個以建州為試點的地方官員任免方案,主要的思想還是王況當初提出的民選民督民罷。但在施行的進度上,又分成了幾步,第一步先是從縣開始,若是效果不佳則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如效果好,則推廣到州,而至於一州的效果顯著的話,是不是會推行到其他州去,並沒有說,但是朝中大佬們都有這樣的覺悟,已經開始將自己門下子弟都派到各地去,除了給他們一點數量少得可憐到只夠買些工具僱傭些家人的錢外,沒有任何的支援,要的就是要他們以一個普通百姓的身份,真正的參與到農耕商中去,深切的體會民間需求,同時也靠個人的努力而獲得當地百姓的認同,真要到了民選官的時候,就有機會一舉上位。
而對於建州,因為當務之急是要選州中的四大巨頭中的刺史和別駕兩個,加之建州事又向來屬於特例,因此,在小範圍內實行了推薦制,由建州的衙役官吏來推選他們心目中理想的上官,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岑餘子被絕大部分的官吏推選為了州刺史,而別駕則推選了剛被調到建安才幹了一年多長史的黃知遠,至於司馬因為是屬於軍一方的,還是由朝廷任命,李業嗣只是暫代鎮將一職,也就趁這個機會,將官印交給了前來接替他的繼任者手中。
岑餘子和黃知遠能上位,其中固然有王況在建州人心目中的影響存在,畢竟,他們可以算是王況的心腹之人,將一州事務交到他們的手中,王況不可能不幫著點吧?這是建州官員百姓的樸實想法,他們卻不知道,王況已經開始準備離開了。
曹操上的進度條已經到了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