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零章 定策(第1/3頁)
章節報錯
“圈地事?”王況點了點頭,他正想提這事,老狐狸就提了起來,正好,眼前建州幾大巨頭都在,可以商量一下。
“此前王村人也找上了某,說想買地,然後以好田換差田,把那些穿插在王村買來的田地中的永業田給置換出去,按說這事王村也沒佔便宜,反而還略有吃虧。但某卻沒答應,二郎你道為何?”黃良捋了捋他這兩年來越發濃密的鬍子,要是他再講究點的話,就成了美髯公了。王況可記得第一次見黃良的時候,他的鬍子是稀稀落落的,還有點發黃,看看現在,怕是關雲長也可以叫板一下了。
只略略一想,王況就知道了原因:“必是揚州人圈地做下了不軌事了。”論經商天賦,揚州人真的沒得說,這也是他們千百年來坐擁交通便利的富饒之地日積月累的受著薰陶而得。商人逐利,總是本能的要把利益最大化,而揚州又缺少一個能像王況這樣有著強烈號召力的人物,在建州,沒人敢冒著被全州人戳脊梁骨的風險甚至是官府追究的風險去做不法事,可以說如今的建州,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來形容絕對不為過。
在利益面前,有許多原本是徘徊在不好不壞中的人或許就會抵禦不了巨大利益的誘惑而用了不法的手段,或者是用差田換好田,或者是用了強買強賣的手段,商賈人家裡鮮少有在衙門任職的,但用財富去砸也能很輕易的砸出一條路來,這比那些平民百姓來說,就佔了很大多的優勢了。如此一來,只要縣裡私下篡改了永業田的帳目,一切都會便得很是簡單,永業田還是那麼多,只不過好田全被變成了差田,而差田想要養肥,沒個五年八年的是別想,再者,好田差田之分可不光光是地力的問題,交通是否便利,水利是否到位等等,都在考慮範圍內。
黃良的處置無疑是正確的,揚州事既然已經傳到了建安來,那麼也必定會傳到長安去,如今皇帝不在朝,或許朝廷不會有什麼動作,但可以想見,等到李世民從建東迴轉,得知此事後,迎接揚州那些不法之徒的必定是朝廷的雷霆萬鈞之怒火和懲罰。國人向來有一刀切的習慣,上面傳達下來的指示到了下頭的官員手中,就會變成什麼事情都是一刀切,因為一刀切最是簡單省事,管理者能省了不少的心,反正他們是對上官負責,對朝廷負責,對皇帝負責,百姓的死活和他們沒什麼關係,自然是越省心越好了。
李世民當然不會來個一刀切,民部的唐老頭也不會這麼做,但唐老頭底下的官員可就未必了,要真個來個一刀切,建州人必定要受到牽連,王村人到時候或許可以因為有個王況的面子而免罪,但懲罰絕對不輕,黃良此舉,正是保護王村人,保護建州人不會在將來可能到來的雷霆之怒中受到損失。這才是王況心目中的賢官,事事都要提前考慮到百姓的利益和將來的走向,而不是頭腦發熱,見別人圈地,自己也大肆的開始圈地,全然不去考慮這麼做可能會引起什麼後果。
以王況現在的能力,要保下建州百姓也是不會太難,但畢竟還要賣人一個大人情,而且之前自己所做的成績可能就此會一筆勾銷,這可太不划算了。是以,能不欠人情就儘量的不要欠人情。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多年底層官場的摸爬滾打,竟然讓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關鍵之所在,這要換了王況,未必就能看得出來,他能分析出來那也是屬於事後諸葛亮這一型別。
“二郎你回長安後,還是要爭取到長孫家及五姓七族的支援,不能獲得全部支援的話,至少也要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援,制定出相應的章程才行,如此百姓所受苦難才會降到最低。”黃家也是從底層慢慢的爬上來的,如今也僅敢在一州之地大聲說話,放在全天下,哪怕是黃良已經是個不可忽視的人物,也是無法和五姓七族相比,一樣是個小富貴人家,能不能成為大家族,還得看黃家的後人能不能守住這份基業。小富貴人家在五族七姓的眼中,和窮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