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一章 一定要用兵(第2/3頁)
章節報錯
別,無非就是有沒有安裝牆駑的地方罷了。
甚至王況都做好了如果朝廷不批准對倭國用兵,他就讓陳大他們假扮海盜對倭國進行掠奪式的劫掠。以王家現在的財力,支援一個小規模的艦隊沒任何的壓力。
總之,不管朝廷同意不同意,王況都要對倭國下手了,平盛田的仇必須要報,要讓大家都看到,王二郎不是那麼好惹的。倭國,以後將只能成為歷史!
既定的建東經營方針不會改變,相對於只有兩個半建州大小的倭國而言,廣袤的太平洋對王況的吸引力更大,佔據了太平洋諸島,東可進美洲大陸,往西南可下澳洲,如果說倭國是個小院子,那麼南太平洋諸島所圍成的範圍就是個超級豪華的大院,這是不同的檔次。
因為突然增加的對倭國策略變化,王況的流動資金有了問題,只能讓人再運了幾十塊田黃到長安和洛陽去發賣,至於黃大,王況還是將他打發回東治港,隨王霖泊的船隊出海去,黃大是他心目中將來的建東鎮將的最可信任人選,但也只能是可信任,能不能做成,還得看黃大有沒有帶兵的能力,至於王霖泊的水軍,將來是要獨立於各州各道之外的,不可能歸屬於某一個地方管轄。
從當初的對食人族一戰來看,王霖泊也不是個庸才,是不是良將還要看以後的表現,但至少到目前為止,王霖泊行事還算中規中矩,能夠勝任目前的小艦隊領導職責,沒有人天生就會打仗,都是需要靠鍛煉出來的,除非是蠢材,才會在兵力和裝備上都佔了優勢了還不能得勝,王況也相信,如果給王霖泊時間,讓他來帶領大唐水軍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如此一來,也算對得起自己的本家本宗了。
這些都是王況心裡的理想安排,能不能實現還是兩說,王況不是相公,更不是皇帝,誰能保證李老二就一定會同意王況的安排呢?有時候人就是那麼怪,第一眼看到某人,就會覺得特別的厭惡,哪怕是這人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沒說,王況可沒那個心能保證李老二是不是也會這個樣子的看王霖泊,所以,一切都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倭人無姓,倭人的姓氏起源應該是中唐時期,受唐文化的影響後才有的,而且也只有極少數的貴族階層才有姓(灰雀聽說,現在的天皇是沒姓的,因為他們是屬於皇族,在倭人眼中是神,和人不同,所以沒姓,具體是不是如此,灰雀沒查到。)這時候的倭人只有名沒有姓,甚至什麼太郎啊,十三郎啊的叫法現在都沒出現,他們只有相關的氏族名,也叫氏名。這次被黃大抓到的一共有四個倭人,都是同一氏族出來的,據他們自己供認,是屬於近江氏,因為呆在甌寧時間長,為掩人耳目,他們都取了漢名,四個人分別叫江大郎,江二郎,江三郎和江四郎,最讓王況感覺搞笑的是,江四郎明明是個中年人,而江大郎才只是個二十出頭的男子,看來他們還沒完全搞明白唐人取名和叫法的真正含義,只是簡單的以為地位高的就應該叫大郎,典型的畫虎不成反類犬。
對這四個倭奴,王況連牢飯都捨不得給他們吃,問過話之後,直接讓李業嗣帶到兵營裡給兵士們練膽去了。強者想要對付弱者,不需要證據,不需要理由,所謂的證據,所謂的藉口和說辭,都是留給弱者或者實力相差不大的人用的,這四個倭奴留著他們沒一點用處,只要知道他們是來自近江氏,這就夠了,近江氏將是第一個成為歷史的倭族。
見王況將這四個倭奴丟到兵營,李業嗣也猜到了王況的倔脾氣上來了,不管奏摺會帶來什麼答案,對倭國用兵是不可避免的,所區別的就只是明著動手還是暗著動手而已,因此也下令各營加緊訓練,不管如何,因為那個他和王況目前都動不了的人在,兩個人早就站在了同一條船上。
隨著貞觀十七年越來越近,王況在李業嗣面前已經不太忌諱談論這個話題,有時候,王況說順嘴了,李承乾這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