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風雨欲來(第2/3頁)
章節報錯
博去世,王況可沒派人去的,而虞世南只是個永興縣公,比穩彥博低了不少檔次。
也是這一年六月,黃良得了個好訊息,朝廷訂立了功臣可任世襲刺史的制度,這裡的刺史不是指的一定是實職的刺史,比如說黃良若去世,建州刺史改派他人,則黃良的兒子仍舊是建州刺史,不過是轉為虛職遙領罷了。黃良算是功臣,所以這個訊息對他而言,比起自己升職還要高興許多。
王況同樣也得了好訊息,在東治港建造的兩艘大樓船提前半年完工,正好可以趕上季風轉向起錨開往建東,同時建好的還有五艘小樓船。大樓船可容納三千多兵士,這是在海上遠洋航行時候的標準,如果在內河,因為不需要載太多的物資,則可容納四千兵士,在同等大小的情況下,比改進前要多容納了一千人。小樓船則可容納五百兵士。
兩大五小的樓船,再加上原有的一艘大樓船,就一共是三大五小的樓船,除了原來的那艘摟船要用做沿海巡邏外,一大五小的樓船將組成一個艦隊,長期駐紮在建東,另一艘摟船則用做大陸與建東之間往返的運輸船。
有了這個艦隊,大唐就成了太平洋的霸主,而新的樓船也已經開工了。第二批將再建五艘樓船,全是海用大樓船。造船的錢,自然是建州出,為建這五艘樓船,建州將不得不推遲一年申請從中州升格到上州,本來按計劃,應該是後年,黃良這一任滿後馬上申請的,為了樓船,只好推遲了。
以王況的財力,要他獨立承擔造船費用是沒任何的困難,別說五艘,就是再造十艘也行,但是王況不能,這樓船可一算是國之利器,只能是朝廷出錢,個人嘛,還是少摻合為妙,現在是不會有人說東說西,但難保過個幾年,會被人扯出來。
建東置縣的建議及縣令人選的建議已經遞了上去,同時,兩大五小的樓船,也載滿了兵士和物資開往建東,這些兵士都是從建州和福州兩州的鎮軍中抽水性好的出來的,這一派出去就是五千多兵,佔了兩州鎮軍兵力的差不多一半,而因為抽調兵士形成的防衛空白,則是由衢州和饒州“友情贊助”臨時抽調了部分兵力過來。
對王況的動作,江南東道鎮軍府是大開綠燈,本來鎮軍的調動需要兵部行文和鎮軍府的批文,但鎮軍府是知道皇帝默許王況的作為,且這調兵去幫助建州和福州防衛也是李業嗣的出面邀請,不是他們主動出兵,在這個情況下,只要事後將一應公文補全了,並且得到兵部的補充說明,就不是問題。兵部尚書是李靖,難道他還會為難自己的孫兒麼。
再者,建東之事,朝廷早就下過旨意,允許建州鎮軍便宜行事,什麼是便宜行事?那就是建州鎮軍認為怎麼好就怎麼去做,時候報備即可。有這一層原因在,又知道其實著幕後的推手就是王況,沒有王況就沒有福州水軍,也沒有建東併入大唐版圖的事情,各地鎮軍正愁著沒機會和建州方面把關係搞得更好呢,現在有機會了,還不趕快的抓住?
王況這邊忙著,長安那邊也沒閒著,李老二要動作了,這是王況的判斷,不光是行軍餅坊,就是富來商行都收到了朝廷的訂單,要趕在秋末之前,生產出足夠五萬大軍半年所需要的罐頭和麥芽糖,行軍餅的訂單則是增加了一倍。
如果只是作為常年的儲備,朝廷應該不會向富來客棧下訂單,也不會限定時間,現在這麼做,只有一個可能,最遲在明年開春,就可能是對東北或者對西南用兵。而且最起碼是五萬以上的兵力。正是本該發的洪水沒發,本該地震沒地震,使得大唐這兩年的糧食滿倉,就有了對外用兵的可能,而以李老二好戰的性子,在財力窘迫的情況下都要用兵,更別提現在有這麼好的基礎了。
王況很是犯難,梅菜的產量還是沒上來,豚豬也是不夠,只能去周邊州縣去收,幸好許多人家都有種了蘿蔔,在梅菜產量不夠之前,蘿蔔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