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1/2頁)
章節報錯
攻守易勢之下,明教和回部一邊抵擋夏軍,一邊幾次派人來關中接洽。
明教和回部的來人,先是義憤填膺的質問夏軍為何得以回到夏土,後又按照盟約,要求餘人彥的周軍儘快西進西夏,合三家之力,夾擊李元昊的兵馬。
不過當時河西的局勢還不明朗,餘人彥又急於穩定關中,於是隨便找了個理由搪塞回去。
理由很好找,也很充分。
兵無常事,水無常形,雖然約定上是由他牽制住野利旺榮的兵馬,但兵戈之事,豈是計劃可以完全預料的。
夏軍歸心似箭,悍不畏死。
如此情形,他拖不住夏軍,有什麼稀奇?
之後就更好說了。
他都已經派出完顏陳和尚所部兵馬攻打西夏了,這可是實打實的派兵支援,還要他怎麼樣支援西夏戰事?
對於餘人彥的不要臉,明教和回部雖然氣憤,可迫於形勢,只能一遍又一遍的來人來求援。
姿態上,從一開始的義憤填膺,變成了求人應有的態度,並且使者的身份也是越來越高。
雖然求見的次數多,可直到今天,使者才真正得到餘人彥的召見。
而不是像之前那樣,由禮部的官員轉達旨意。
等待使者上殿的空隙,餘人彥開啟一封禮部今天剛呈上來的奏摺。
掃了一眼,果然,和以往一樣,又是西夏使者請見。
是的,如今的長安城中,有明教、回部,和西夏的兩方使者。
對餘人彥的背刺奪取關中,和派完顏陳和尚帶兵殺入西夏搶地盤的兩件事,李元昊雖然憤怒,但他懂得為了利益,什麼事都可以妥協的道理。
餘人彥先是放掉野利旺榮的東征軍馬,後又派兵進入西夏搶地盤。
此等唯利是圖的做法,讓李元昊看到了希望。
雖然戰場上還在和完顏陳和尚的兵馬打的你死我活,可其實李元昊的使者,早就已經進到了長安城中。
依李元昊看來,當今天下,恰如戰國之世。
戰國時,列國伐交,今日秦楚合兵攻魏,明日秦魏合兵伐楚,後日楚魏再合兵戰秦。
今日之仇寇,未必就不能是他日之盟好。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李元昊欲效法戰國伐交,拉攏,或者說暫時穩住餘人彥,以爭取騰出更多的兵力,更快的平定境內亂軍。
雖然李元昊不知道完顏陳和尚出兵西夏的舉動,乃是其見到戰機,擅自做主。
可事後餘人彥的將錯就錯,卻讓足矣說明一切。
再加上之前故意放歸野利旺榮麾下東征軍馬的舉動,這讓李元昊更加確定,餘人彥和明教、回部之間,並不是一條心。
本著試一試的想法,李元昊派來了使者。
成了,真能如願分化餘人彥和明教、回部,那是天佑大夏。
不成,最差的結果,也無非就是使者的那顆腦袋而已,對李元昊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思考的時間總是過的特別快,不知過了多久,餘人彥聽到李自青通稟,明教和回部的使者已經到了,就在殿外候見。
隨手把西夏使者請見的奏摺丟在一邊,餘人彥一個眼神,李自青會意的讓人傳候見的使者進殿。
明教的使者,是五散人之一,布袋和尚說不得。
明教之所以會派他擔任使者,主要是因為說不得對此類事務,於明教內部來說,相對更有經驗。
當初明教在江淮搞起義的時候,說不得曾使用出家前的本名,彭瑩玉,聚起鄉民,打著明教的旗號,做下了許多大事。
雖然如今說不得回到光明頂總壇,可江淮一帶的義軍中,彭瑩玉的名字,還是有很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