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餘人彥來說,餘階願不願意接受他的聖旨。

準確的說,是願不願意和他合作。

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因為餘階根本就沒得選。

只要餘階不想束手待斃,就只能和他合作,根本沒有第二條路走。

然而有本事的大才,但凡有的選擇,又有幾人願意束手待斃?

漢末的諸葛家,兄弟三人分仕在魏蜀吳三方,俱都身居高位。

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諸葛家只能有臣,不能有君。

如果諸葛亮踢掉劉禪,自己成了蜀漢的皇帝。

那麼不論是諸葛瑾,還是諸葛誕,都會立刻在魏吳權利盡失,再也混不下去,甚至是有殺身之禍。

朝中的封疆大吏,和敵國的皇帝是親戚,最要命的是轄地還接壤。

沒有那個皇帝會心大到對此視若不見。

臣下對君主的忠心,在面對同宗的血脈之情,以及成為皇親國戚的誘惑時,恐怕不堪一擊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

餘人彥帶著侍衛禁軍和宋軍俘虜回到長安的第三天,就接到了老爹發回的飛鴿傳書。

餘階接了他給的聖旨,同意成為大周蜀王,並且接應大周兵馬入川。

餘階已經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下令,調興元府等地的宋軍主力移營,離開險要地帶,於無險可守之地紮營。

這年頭資訊傳播的慢,而且閉塞性強,底層軍官和士卒根本沒有渠道知道那麼多彎彎繞繞。

真有什麼事,只能以官方說法為準,上面說什麼,就是什麼。

而臨安和四川相隔何止千里,等臨安那邊知道餘人彥翻臉了,並且做出反應之前,餘階就是官方,就是大宋朝廷。

軍令一下,不管下面計程車卒懂不懂,理不理解,有沒有怨言,都要尊令行事。

不然以大宋軍法,立斬。

沒有任何道理可講。

餘人彥放下飛鴿傳書,下旨讓東征完畢的郭侃不必回朝,直接率軍自商州南下,快速進佔川北的金州、洋州等地。

鳳翔方面,施令威會帶著孫平雲、伊布阿等偏師,自風州南下,進攻川北重鎮興元府。

兩路兵馬雙管齊下,遙相呼應,最終合擊興慶府。

只要能在臨安反應過來之前拿下川北,打入蜀中平原,這一戰,就算是贏下一半了。

這次餘人彥不打算玩什麼御駕親征的把戲。

行軍打仗這種專業的事,還是儘量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為好。

四川之戰,是他登基稱帝之後引發的連鎖反應,完全是意外。

他無法靠著穿越者的身份預知未來走向。

既然沒了預知走向的金手指,他還是不要隨便去軍中指手畫腳了。

四川方面的戰事,餘人彥打算全權交給郭侃,由其臨機決斷,不必事事請示,徒耗戰機。

有餘階這個四川制置使在,可以預見,己方對四川的戰事,至少在前期時,絕對是碾壓的局勢。

可等到仗打到中期,臨安那邊做出反應,餘階無法再行使大宋皇權。

到時候,必然會有一場硬仗要打。

而這場大戰,就是決定四川歸屬的一戰。

就他這水準,還是不去前線瞎摻乎的好。

西夏方面的戰事,餘人彥打算完全交給完顏陳和尚。

也是賦予全權,他不會過多插手前線的決斷。

任憑完顏成和尚按照自己的想法,攻伐馳騁。

同時在西、南兩個方向用兵。

兩線作戰,看似是託大。

可其實主要的戰場,還是郭侃的南路軍,既四川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