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麼快就走,江東這邊不會有什麼問題吧?”孫權不由說道。本來按照孫權的想法,這段時間他是想好好清算一番先前在吳郡這邊攪風攪雨的人。

有句話周瑜說得對,孫暠要嚴懲,對此,孫權沒有意見。但,在嚴懲孫暠的同時,這樣一群別有用心之人也不能放過,殺雞儆猴,有時候不是隻殺一隻雞就夠了的。

相比之下,孫權不是覺得孫賁、徐琨那邊不重要,而是認為這裡面確實該有一個優先順序。內部都還沒穩,在外面如何能安心?

況且,孫權也始終認為,此時奪回廬江,很可能影響曹操陣營的佈局,要是最後真的陰差陽錯,導致了曹操快速落敗,那結果對江東恐怕更為不利吧。

“只要兵權在手,其他人翻不起什麼大浪。”周瑜不在意的說道,在這方面,周瑜一直跟孫策抱著相當一致的看法。天下以武而定,兵權在握,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浮雲。前面之所以要嚴懲孫暠,也是因為孫暠是帶兵奪權,孫暠是真有機會成功的。

“主公,我是否有什麼思慮不周之處?”周瑜直接問孫權道。

“沒有。”孫權搖頭,周瑜的建議確實沒任何問題。這種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不到最後,不,就算是到了最後,也不一定知道誰對誰錯。

只不過,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啊。

哎。孫權本來就不想當主公,結果現在可好,才剛當上主公沒兩天,就遭遇了讓孫權束手束腳的場面。

沒辦法,周瑜的情況實在是太特殊了。

以前的孫權,仗著父親孫堅對他的迷信,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說家中大事,至少自己的事,往往都能自己做主。後來的孫權,名義上是江東二把手,但因為跟孫策相隔兩地,孫策對孫權很信任,同樣也不太管事,所以實際上還是孫權自己說了算。結果現在,已經正式成為江東霸主的孫權,做事反倒放不開手腳了。

當然,不是說孫權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不同意見。一路走來,不管是貂蟬,還是吳景,因為跟孫權的關係很好,所以幾乎都是有什麼說什麼,不會有太大的顧慮。

只是,貂蟬的語氣是:我希望你能這麼做。而吳景的語氣是:我建議這麼做。但現在周瑜的語氣卻是:你應該這麼做!

一來,因為周瑜幾乎算得上孫權的兄長,不說對孫權,就是對孫策,周瑜都是這樣的語氣,也怪不得他。而且,跟吳景同樣作為孫權長輩不一樣的是,吳景打心底認可孫權上位者的身份,但周瑜呢,在周瑜心裡,孫權始終是一個代管者,不說對孫權沒有敬畏之心,甚至在很多時候,出於主觀臆斷,周瑜還要幫他的兄弟孫策盯著孫權,讓孫權不能隨便揮霍家業,不能任性亂來。

於是,現在的情況變成了,周瑜在幕後做決策,孫權只需要在臺前當個傀儡。或許這根本不是孫策的本意,也不是周瑜故意為之,但周瑜為了自家兄弟,自然而然就做成了這樣。

其實按照孫權的性格,傀儡就傀儡,他不在乎,落得輕鬆自在,孫權還挺樂意的。孫權從來都不是那種特別喜歡權利的人,也不是受不了別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但是!孫權偏偏是個有責任心的人。

在這方面,孫權其實跟周瑜一樣。孫權認可週瑜的能力,周瑜也認可孫權的才華,可當兩人的想法南轅北轍之時,他們心裡都會堅定自己才是對的。所以,孫權擔心周瑜會把江東帶進溝裡,周瑜擔心孫權會把江東帶進溝裡。這種看似相同的目標,反而成為了兩人最大的矛盾。

所以俗話說得好,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孫權跟周瑜交流之中,曹操方面的人來了,劉表方面的人來了,袁紹方面的人也來了。

當然,在孫家的刻意安排下,這些人都是分別前來拜祭孫策,互相沒有碰面,雖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