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下都不算冒昧的。孫權答不答應是一回事,但曹操竟然提都沒提,這就是孫權最敬佩的地方。

做大事的人,往往都很理智,相比之下,孫權很多時候,都趨向於感性化了。

······

就這樣,在孫權的動說下,曹操帶足糧草,急行軍趕去支援孫堅。成功解了孫堅的燃眉之急,讓孫堅再無後顧之憂。

對於孫權又厚著臉皮追了上來,孫堅已經是有些無可奈何了,對這樣一個兒子,他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最後也不得不以軍情大事優先為由,暫時擱淺對孫權的處罰。自己家的兒子,不可能一直麻煩別人,所以哪怕覺得孫權可能跟著曹操在(相對)後方更安全一點,孫堅最後還是把孫權接到了自己身邊。

現在,江東軍糧草充足,呂布軍還是毫無反抗。有孫權在,他更能透過精神世界的血量判斷呂布到底什麼時候痊癒。可以說,只要呂布沒有恢復,乘勝追擊應該都是問題不大的,而一旦呂布恢復了,董卓軍隊還在敗退,那就要小心有詐了。

大概是因為孫堅追得急,壓根就沒給呂布任何靜養恢復的機會,江東軍勢如破竹,一口氣打到了虎牢關前。這個結果,是天下所有人事先都沒有預料到的。

現在,董卓軍團死守虎牢關,可以這樣說,哪怕關東聯盟軍不打了,這大半個天下,都已經不再董卓的掌控之下了。洛陽本就不是什麼富庶之地,只要對峙個兩三年,沒有上稅,沒有糧食供應,洛陽城裡又養了那麼多貴族閒人,最後估計會過得很慘。

關東聯盟軍不用強攻虎牢關,圍都能把董卓給圍死!而事實上,在古代,面對這種雄關,本來就很難打,只要對面死守不出,沒人投降,估計要花上十倍的兵力,才能打過虎牢關。所有人都認定,這已經是孫堅能打到的極限了。

所以,以袁紹為首的盟軍大部隊,在後面不慌不忙的前進,孫堅已經拿到足夠多的功勞,他們暫時不用擔心孫堅繼續搶功。同時,諸侯們已經開始商量起了今後的打算。這些後方的諸侯,基本達成共識,那就是暫時不進攻,看看董卓那邊的反應。

如果有人詔安,有人投誠,那最好不過,如果沒有,那就先圍董卓幾個月。甚至袁紹已經開始想著,要是董卓真把前少帝給殺了,那他立刻就推舉劉虞當皇帝,先在關東成立一套政權,把董卓軍團歸於反賊一類,接著再名正言順的討逆。

這個時候,沒有人想得到,董卓居然會不戰而逃,放棄虎牢關,乃至放棄京都洛陽!恩,除了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