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習俗歸習俗,到底打不打,還是要看雙方自願。在這個時代,那些死守不出當縮頭烏龜,任憑對手在外面如何辱罵,就是不出門的將領,可是大有人在。只要臉皮夠厚,你就拿他沒轍。

不過,這種事情,可從來難不倒孫權,別忘了孫權的“決鬥”這張卡牌,拉仇恨可是槓槓的。在以前,精神世界裡沒有牌局的時候,孫權一直認為,“決鬥”最大的用處,就在此處。當年孫權還無數次幻想過,等自己以後練好武功,變得天下無敵,那就跑到自家軍隊裡,當一名叫陣將軍,專門指名道姓,點殺對面將帥,想想應該還能成為一代傳奇呢!恩,可惜,最大的前提,就是孫權必須得先練好武功。這個時代,哪怕是歷史上的文官,放到江湖上,沒準也是一把好手。畢竟這裡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江湖,稍微有點實力的,除了隱士,剩下的基本全都當官去了。

來到城牆上的第一時間,孫權就直接用掉了一次技能,提前模擬了待會兒的戰況,以防出現意外。事實證明,孫權的擔心是多餘的,此役根本不存在任何意外。但,雖說沒有意外,實際上那是有演義跟歷史作為參考,對於接下來發生的事,孫權其實是有些不理解的。

呂布跑來叫陣,你還真派人跟呂布打?不知道呂布武功高強嗎?就算你不知道好了,但呂布既然敢來,至少說明他有兩把刷子,說明呂布有叫陣的底氣跟自信。這樣還派人出去,不是白白給對面增加士氣?

當然了,你不派人出去,當個縮頭烏龜,同樣也會增加對面計程車氣,讓自己一方計程車兵心虛,認為自己這邊是不是外強中乾。所以,派肯定還是要派的,但派人應該只是一個幌子,用以吸引呂布的注意力,而且要直接派個高手,能跟呂布打上幾百回合的那種。與此同時,真正的重點,是偷偷派兵到後方去包圍呂布軍團。屆時,不說徹底把呂布留下來,至少也要讓他脫層皮才能走!

可惜啊可惜,根據孫權的三思幻境模擬,接下來壓根就沒有這個劇情。不知道盟軍那裡是怎麼商量的,按理說他父親不該錯過這樣的機會呀。

孫權不知道,實際上孫堅跟他想的差不多,可惜,現在是在盟軍當中,一切要以大局為重,任何一部都不能擅自行動,不然引起誤會就不好了。

那麼盟軍為什麼不聽從孫堅的意見,派兵到後方去包夾呂布呢?莫非他們真的那麼正大光明,不屑於用手段?

不然,能帶兵打仗的,就沒有那麼天真的。就算有,那也只會是某些特別的將領,而非上面這群老奸巨猾的主帥。

所以,真正的原因,其實有兩點。

第一,就是聯軍認為自己贏定了,根本不需要拐彎抹角。這是決定性因素,有了這個前提,才有了第二點,那就是現在這些諸侯們,一致認定,如今這場戰爭是大漢王朝的內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如今的大漢,一點都沒有問題,前些年的黃巾賊已經讓大漢內耗嚴重了,現在時不時都會有匈奴南下肆虐,一旦繼續肆虐下去,匈奴兵可能就不是肆虐,而是直接入侵了!

是以,現在聯盟軍真正考慮的,是如何儘量減少損失,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來幾場關鍵而又簡單的戰役,最好就像上次孫堅殺華雄那樣,直接來個擒賊擒王,接著,群龍無首的敵軍投降,兵不血刃的收編對面的部隊。一旦有了這樣良好的開頭,董卓那邊剩下只會是兵敗如山倒,因為識時務而轉投過來的就會越來越多。

當然,一切的前提,還是聯盟軍認為自己贏定了,如果認為戰爭會焦灼,他們肯定還是會選擇用計謀用手段的。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做出這種孫權無法理解的決策,也就不意外了。這群諸侯們估計還想著,要是能在陣前直接把呂布斬了,那就皆大歡喜了吧!

對主營那邊的討論,孫權懶得多想,他覺得聯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