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後生可畏,青年醫家大顯身手(第1/3頁)
章節報錯
張吾仁接著又治了一人,完成了三人的測試,只是結果一時之間還不能完全出來,每位病者都被囑咐過,三日後要複診。
這也是要看眾人療效如何,當場治癒情況講師都有記錄,也是為了防止病者三日後不來複診做的準備。
張介賓正打算回去看看大方脈有沒有湧現出什麼出眾之人時,卻見王廷輔走了上去,坐在小方脈診位上,頓時來了興趣。
一位婆子抱著位兩三歲的少爺坐到王廷輔面前。
王廷輔一問剛滿三歲,又得知大便乾結。小孩周身透見水痘,參差不齊。再一號脈,說道:“兩脈弦細而滑,當以清解洩化。”
說完提筆寫下:“淨連翹三錢,紫草錢半,粉萆薢三錢,赤苓皮四錢,忍冬藤五錢,地丁草錢半,保和丸布包五錢,建瀉三錢,赤芍藥二錢,枳殼同炒錢半,白蘚皮三錢,焦麥芽三錢,絲瓜絡三錢。”
接著王廷輔囑咐道:“先開兩日量,後日再來複診。”
婆子拿著藥方去抓藥,第二位是被抬過來的。
病者十二三歲,住南城。喉中腫爛白腐,頑涎甚多,渾身大熱,兼有疹子,煩渴飲冷,昏迷不識人,大便閉結,小溲短赤。
王廷輔皺眉說道:“脈象浮洪,舌紅苔黃膩。合參各症,因是外受風溫入於陽明,上蒸於肺,故咽喉潰爛,兼有疹子,正是溫熱欲出不得所致。”
“大夫,我弟為何服藥後,反而昏迷不醒?”病者兄長問道,他也聽不明白什麼風溫入陽明之類的術語。著急的問道。
“前醫專用滋陰之藥,閉塞外邪,使不得出,故致神昏不識人。”王廷輔解釋道。
病者兄長顯然沒有聽懂,但也明白了一點,是之前的大夫用錯了藥。恨恨道:“下次若叫我再遇到他,必打他個半死。”
王廷輔並不理會他,轉身對講師說道:“風寒溫散,風溫涼散,凡是外感自汗不用表散之理。此乃溫症最重之一端,非用大劑清解不足以驅此溫邪也。”
小方脈科講師是萬邦寧,他父親乃當今公認的醫術第一的萬全萬密齋,而萬邦寧本人也是三朝御醫。
萬邦寧點了點頭,開口道:“說說你的用藥思路。”
王廷輔緩緩說道:“內服湯藥,外用吹藥。葛根主身大熱煩渴,用以為君;佐以薄荷、菊花以解其表,再用石膏以清其裡,板藍根、貝母、土牛膝以清理咽喉,鮮葦根以透發疹子;雙花、丹皮、芍藥以之為使。又因過服滋膩之藥,再加瓜蔞以治胸結;又恐喉間腫甚,不能下藥,先用《聖惠方》地龍雞子白法,以開喉閉。外吹錫類散,以治腐爛。”
萬邦寧聽著王廷輔的話,不住點頭,待他說完,露出笑容,拍了拍他肩膀,雖沒說什麼,但意思很明顯。
王廷輔讓學徒抓來鮮地龍,研爛,以雞蛋清攪和,給病者灌下。
張介賓知道這正是《聖惠方》的治喉閉法,用鮮地龍一條,研爛,以雞子白攪和,灌入即通。
果然,病者服地龍後,喉腫漸消,飲水也不再嗆。
王廷輔此時已經開好方,遞給萬邦寧稽核。
只見方子寫著:“生葛根五錢,白菊花二錢,板藍根三錢,土牛膝三錢,金銀花二錢,蘇薄荷二錢,生石膏搗三錢,川貝母三錢,鮮葦根五錢,粉丹皮二錢,生白芍二錢,全瓜蔞三錢,粉甘草一錢。”
還貼心的寫下煎藥方法和服藥之法:“用水6茶碗,單煮葛根成5茶碗,再納諸藥煮成3碗,分3次服。”
藥煎好,服用後,病者身熱漸退,疹子漸消。再吹錫類散後,白腐即隨涎而出。
王廷輔囑咐道:“我再給你開一副藥,回去服用,明日再來複診。”
病者兄弟忙連聲道謝,取藥而回。
張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