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冬去春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張介賓說自己也想離開太醫院時,朱國祚還以為他在說笑,可語氣中那股濃濃的惜別之意做不得假。
“朱兄,我會走,但不是現在。”
朱國祚把這事記在心裡。
此後一切彷彿回到正軌,平時張介賓正常學習,放假就去石仁堂跟師。
一晃數月過去,一封來自湖廣的加急密信再次打破朝野的平靜。
張居正父親張文明病逝,享年七十五。
這一下就將張居正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年初譚綸病逝,幸好還有王崇古頂著。可如今張文明病逝,誰人可接替張居正主持大局?
按照祖制,朝廷官員的父母過世,必須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期滿才能起復為官。可此時張居正的改革才剛剛展開,此時離開必使改革功虧一簣。
明朝計程車大夫忠君盡孝的觀念根深蒂固,未能盡孝何來忠君。
並以武宗朝的大學士楊廷和,收到父親的訃告即回家守制為由,屢次三番上疏要張居正守制。
如此一來,人情洶洶,無論是御史還是六部官員都上疏要張居正守制,給張居正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此時萬曆還不能親政,國家大政均需居正裁決,也不想讓張居正回家守孝。最終由萬曆詔諭群臣,再及張居正奪情者,誅無赦,非議才消止。
明面上雖然不再說什麼,可張居正的政治聲望已經被此次奪取給破壞了乾乾淨淨。
在此之前,張居正是百官心目中的英雄,是力挽狂瀾的救時宰相,而如今不守制的張居正便成了眾官眼中的異類。後續的朝野共同倒張,從此時便已經開始發酵。
翰林院,沈懋學、吳中行、趙用賢等翰林官紛紛上書。中行、用賢皆受杖並免職,而沈懋學之疏為人所持,未能成行。
鄒元標,觀政刑部,也上書請張居正守制,同樣受杖刑。鄒元標受完廷杖,繼續上書又迎來了第二次廷杖,這次廷杖八十,並謫戍都勻衛。
兩次廷杖,一百多杖,謫戍數千裡,鄒元標竟然都沒死,從此留下了“打不死的鄒元標”的說法。m
眼見同樣上書的好友,紛紛領杖各奔東西,沈懋學待不住了。先是給自己的好友,同榜榜眼張嗣修去書,要張嗣修大義滅親,勸張居正守制。
這把張嗣修給為難死了,一面是亦師亦友,一面是父親兼當朝首輔,他是左右為難,只好躲著沈懋學。
沈懋學見張嗣修之路不通,又去書給工部尚書李幼滋。打算讓李幼滋這位當朝大員,張居正好友去勸張居正放棄權力回家守制。
李幼滋本就是張居正改革派重要大將,考慮問題也是著眼全域性,他不像張居正那麼強硬,雖然只是一個晚輩,還是很耐心的回道:說沈懋學所言為宋人腐語,張居正不奔喪,得聖賢中道。
沈懋學折騰來折騰去,都沒成功,最終也只能引疾歸。
以上幾人歸屬,只是這次奪情風波的滄海一粟,如果不是萬曆再三詔諭群臣,再及張居正奪情者,誅無赦。朝局會更動盪。
沈懋學、吳中行、趙用賢、鄒元標等人聲名鵲起。
趙用賢回鄉,建了座藏書樓,名“松石齋”,藏書達2000餘種,萬餘冊。賦閒之餘據家藏之書編有《趙定宇書目》,著錄圖書3300餘種,4900餘冊,其中宋版大字型圖書就有50餘種,元版書30餘種。該目附有《稗通目錄》,共著錄240餘冊,各冊著錄書名。
趙用賢為明代目錄學的貢獻與儲存做出了重大貢獻。
其後,趙開美繼承父志,改“松石齋”為“脈望館”,藏書達4900餘種,2萬餘冊。
趙氏父子兩代人經營藏書,使得“脈望館”成為當時最大的私人藏書樓。即便是當時的天一閣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