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來到五月,京城又開始熱鬧起來。過去的四月,發生了不少大事,也大都和兵部有關。除了堂堂兵部尚書病逝任上以外,就要數三年一次的武舉會試最吸引人。

武舉會試,雖然不如文舉般一下子湧入四千多士子,但各地武舉人加上兩京武學官生,也有千餘人。

與文舉不同,武舉只有鄉試、會試兩級,並沒有殿試。而且大明武舉開始到現在,也不過一百年,遠不如文舉完備。

另一點與文舉不同在於。武舉人不是身份象徵,不能直接授官,僅僅是代表有資格參加會試。

而在軍隊中,武舉出身的將領不足十分之一,還大都擔任低階軍職,這也是武學與武舉不振的真實現狀。

對於武舉,張介賓倒是下過一番功夫,最終放棄了走武舉之路。他想著與其辛辛苦苦考上個武進士,卻只能做個小將,不如直接投軍幕府來得實在。

“千餘人競爭一百個名額,與科舉又有何異,科舉出身覆蓋百分之九十的官職,武舉出身反而十不足一,非是大道,吾不行也!”

“只是不知徐渭何時進京,我又能否拜入門下。”

“可惜李贄今年沒進京,未得一見,哦,近溪先生羅汝芳就要進京了,到時定要見上一面。”

“唉,湯兄走了,誰給我引見呢?”張介賓自言自語道。

……

三月初,雲南布政使司右參政羅汝芳,正在巡視各地,他還專門到訪姚安府,與知府李贄很是暢談了一番,交流思想,也就是這時,羅汝芳接到朝廷命令,讓他立刻赴京。

與士子進京趕考不同,官員出行,能乘坐驛站最好的車輛快船,若著急趕路,又有兵部手續,還有類似八百里加急的待遇。

從雲南進京有四條路可選,除了一條水路,以及一條從四川北上,經陝西山西進京以外,另外兩條都要穿過湖廣,經河南、京畿北上。不過不管是哪種,從雲南進京,都太過困難,普通士子至少得耗時八十天。

羅汝芳有著朝廷政令,速度自然要快些,為了減少一路奔波,他東行從貴州經過常德,到岳陽府,走水路,沿著長江順流而下,此時已經過了武昌,就快到鎮江了。

五月初一,揚州,吳道南等人剛從京城來,已經在此地待了些天了。

“真是沒想到,君典、貞復他們這麼給力,不僅高中,還得了狀元,你說我們要不要提前告訴老師?”吳道南很是興奮道。

他們今科落第,得知朝廷調羅汝芳進京,便提前趕往揚州,想跟老師碰個面。

沒想到才離開京城不久,就聽到今科報捷,沈懋學高中狀元,楊起元二甲第五名,周汝登二甲二十八名,詹事講三甲八十四名,鄒元標三甲一百二十九名,一科高中五人,這是師門之幸。

鄧元錫笑道:“確實可喜可賀,只可惜會甫(吳道南)你和景賢(左宗郢)、義仍(湯顯祖)、弱侯(焦竑)他們落第了,不然高中個十個八個,豈不快哉?”

左宗郢卻哈哈笑道:“鄧師,莫說我了,先生都還只是舉人,弟子豈敢高中?”

鄧元錫、左宗郢雖然都曾師從羅汝芳,但左宗郢又拜了鄧元錫為師。這個時代便是如此,師生關係很難理清楚。所以多以同年論交,很少論及師承。

而座師、房師,更是有名無實,和同年一樣都只是因為利益走在一起,並沒有什麼授業恩情。

李登看著他們若有所思道:“我看你們啊,存心就是想打擊我,現在我才發現,除了清虛道人,就只有我連舉人都不是。”

左宗郢走了過來,一板一眼的拱手施禮道:“草民見過大人!”

眾人聞言大樂。

李登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李登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