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劉汲大膽治中風,介賓粗心險犯錯(第1/3頁)
章節報錯
劉汲號完脈,又看了看舌苔,見舌頭也有顫動,於是說道:“脈弦細帶數,舌紅少苔。”
他也是出身儒醫世家,家中收藏有薛立齋醫案十六種,倒是專門練過舌診。先前的青年醫家,大多都沒有看舌苔。而真正讓舌診發揚光大的,是溫病學派,舌診對溫病的重要性遠勝於傷寒。
說完,劉汲讓病者雙手伸直,只見他手指震顫不止,但手臂倒不怎麼顫動。
劉汲接著說道:“你試試握筆寫字。”
病者很是為難:“大夫,我字寫得不好。”
“沒關係,這只是為了佐證病況,不是為了看你字的好壞。”劉汲笑道。
病者執筆搖擺不定,別說寫字,連畫線都不成。
劉汲點了點頭,讓他放下筆,這才對講師龔廷賢說道:“手指震顫不止,但手臂不覺顫動,執筆搖擺不能成字;舌診時,舌體亦有顫動。此係肝腎陰虛,津液枯燥,筋失其養,虛陽浮動而震顫。”
龔廷賢點了點頭,從劉汲治第一人時,他就不住點頭,這時說道:“當如何治?”
“當仿三甲潛陽意,滋肝益陰,鎮心安神。”劉汲說完,提筆寫道:“敗龜甲鹽水炒四錢三,珍珠母四錢三,生龍齒三錢半(以上三味久煎),制首烏三錢半,雙鉤藤二錢七,朱茯神二錢七,酸棗仁二錢七,左秦艽二錢七,刺蒺藜二錢七,當歸身二錢七,杭白芍二錢七,炙甘草八分。”
寫完將方子遞給龔廷賢,龔廷賢點了點頭,說道:“預計多久見效?”
劉汲這才拿回去又寫了些什麼,這才拿給病者,說道:“預計要服用月餘,不過三日後你要回來複診,這對我很重要,關乎我這次考試成績。去拿藥吧,服藥期間有什麼不適,可以來這裡找我。”
病者走後,劉汲叫道:“下一位!”
來人是吏部右侍郎,名叫沈鯉,萬曆講師團一員,算是當朝帝師之一。至於張居正,更像是校長,以首輔管理和監督眾講師,卻不用給皇帝講課。
劉汲問道:“不知哪裡不舒服?”
沈鯉兒子說道:“父親口不能言,甚至發不出聲,而且手足麻木,痰也多。”
劉汲說道:“公體本豐腴,又善飲啖,痰流經脈,宜撙節為妙。”
沈鯉只是苦笑,他兒子替父親說道:“上有賜,不敢辭。”
原來萬曆很是體貼講師、閣老、尚書,隔三差五的賜予美食。將眾人養得白白胖胖的,也養出了一身的富貴病。
沈鯉兒子繼續說著病情:“昨日父親忽然昏厥,並有遺尿,口噤,手拳等症,痰聲如鋸,病勢危急,就近請來大夫,大夫開方有參、附、熟地等藥,父親懂醫理,藥雖煎好,卻不肯服用,今早告假,特來就醫。”
太醫院雖然肩負起在朝眾官的健康之責,可要請太醫,也需要上書請醫,只要上書就沒有不批准的,但大多官員,還是習慣自己請民間大夫。
就連張居正也不例外,除了皇帝恩賜特遣御醫給張居正看病外,基本都是自己找的大夫,最終也折在了民間大夫之手。使得張居正改革未半而中道崩殂,也使明朝喪失了最後的中興機會。
劉汲點了點頭,開始號脈,過了好一會,才說道:“沈大人脈象洪大有力,而面赤氣粗,此乃痰火充實,諸竅皆閉之狀。”
說道這,劉汲露出了笑容,說道:“所幸沈大人懂些醫理,沒有服用參附藥,不然就危險了。”
沈鯉當時只是覺得藥不對症,倒沒有覺得真有什麼危險,他兒子出言問道:“哦?有什麼危險?”
龔廷賢這時說道:“一服參、附,立斃!”
沈鯉聞言,頗為吃驚,而他兒子更是面色大變,後怕不已。慶幸道:“幸好父親懂些醫理,不然後果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