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一言便是五百醫(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說我可以給你變出成百上千的大夫。”張介賓揚聲道。
“這都什麼時候了,你就莫說笑了。”朱國祚有些生氣。
“我說真的,如今國子監有多少監生在監?”張介賓問道。
朱國祚雖然疑惑張介賓怎麼突然提及國子監,還是說道:“在監生員大約有七八千人。”
他沒有說的是,如今國子監簡直是藏汙納垢之所,九成都是不堪大用之人,盡是些被府、州、縣學,甚至是社學斥退之人,納貲入監。
七八千人有真才實學者不足千人,這便是國子監現狀。
“我朝士子,懂醫者十有其一,精通者又是十有其一,這七八千人裡便能找出數十精通醫學之人。”
“京中官員兩萬餘人,除去朝中大臣,也能找出至少兩百醫者。”
“據我所知僅宛平一縣,便有寺、庵、宮、觀、廟、堂、祠,共五百餘處。僧人道士至少數萬,十道九懂醫,就以道士一萬計,那便是數千的醫者,其中精通醫學者,不說多了,百位道醫能找出吧?”
“僧人通醫學者雖不多,一兩萬僧眾找出幾十位僧醫也不在話下。”
“南會同館是否還滯留各國使臣?北會同館的土民不知還有多少,相比其中也有一二通醫者……”
張介賓還沒說完,朱國祚連說:“夠了,夠了,會同館的人就不用勞煩,我大明醫者眾多,豈有勞煩土民藩國之理?”
張介賓也不在意,接著說道:“各地商館會館滯留京城者數十上百,商賈數以萬計,其中通醫者不下百人,新安、江右、吳中、浙東歷來盛產醫家,想必這些會館也有不少,不妨去拜訪一下。”
朱國祚聞言不住點頭,他實在是沒想到這困擾眾人許久的老大難問題,就這樣被張介賓三言兩語解決了。
他不知道,京城以外的各地,特別是遼東各位缺少醫療資源,以軍隊為例,遼東邊軍,每千人配備兩名大夫,整個遼東總兵力不到六萬,配備大夫也不過百二十人。
大戰之後必有大疫,每當疫情到來,這不到一百二十的軍中大夫,就是整個遼東幾乎全部的機動力量。配合為數不多的民間大夫應對時疫和各種疑難雜症。
遼東鮮有讀書人,也沒多少和尚道士,不可能像京城這樣隨時可以湊出兩三千民間大夫、兩三百儒醫、百餘道醫、數十僧醫,更別說還有數百的太醫院人常備著。
雖然只有兩京才有太醫院,可各地都有府州縣醫學和惠民藥局。這又是遼東所不能比的,遼東沒有多少府縣,自然就沒有多少相配套的醫學和藥局。
好在遼東是九邊之一,有數萬邊軍,有百餘軍醫,這才不至於捉襟見肘。
“大夫有了,可藥材不夠,這該如何解決呢?”朱國祚想到藥材,又是一陣苦惱。
“御藥房應該有不少藥材貢品吧?”張介賓隨口一提。
“御藥房的主意你就別打了,皇宮還有數萬人,後宮也都靠它了,能恩准動用生藥庫的藥材就謝天謝地,不然僅憑惠民藥局那三瓜兩棗,真的是隻能幹瞪眼。”
御藥房是醫藥機構,御醫便是其中主力,其主要負責皇上和後宮嬪妃的健康。
太醫院是集教育、醫政、醫藥於一體的國家醫藥管理機構。太醫院的御醫主要針對皇家;生藥庫是太醫院藥材管理機構,儲存各地藥材貢品,以及朝廷採購的藥材;生藥庫首先滿足御藥房的藥材,其次才是給太醫院使用。
而太醫院自己的藥材,便在京城的惠民藥局中,顧名思義,是惠及民生的藥材機構。這也是太醫院的另一個作用,兼顧京城百姓健康。因此每當疫情爆發,太醫院總是在五城施醫施藥。
太醫院醫政職能,便是管理天下州府縣,一千多醫學和一千多惠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