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四年,歲在丙子,其時張居正為首輔,正大刀闊斧的進行至上而下波及整個大明的改革,史稱張居正改革。

經過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任首輔十年嘔心瀝血,大明朝終於迎來了久違的盛世曙光。

飽讀詩書之士或投身科考,或投身幕府,欲一展抱負,而民間奇人異士也大舉進京。隨著張居正改革的影響擴大,京城匯聚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愈加多。

……

紹興府山陰縣,世襲紹興衛指揮使的張壽峰,手持書帖,興奮莫名的在書房踱步。門外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少年探出頭來,約看了幾息,忽的一笑:“父親有何喜事,孩兒也要分享。”

張壽峰聞言停下腳步,向少年招手,歡喜道:“介賓,來,來,快看!”

少年趕緊奔了進來,一把奪過書帖就看了起來。等少年看得差不多,張壽峰忍不住說道:“介賓啊,為父帶你去京城可好?”

張介賓已經大致看完,知道父親是要入定西侯府做幕僚。便開口問道:“父親,您為何要放著紹興衛指揮使的實職不做,偏要去當什麼侯府幕僚?”

“介賓啊,我已三十九,人生過半,沒幾年好搏了。我沒有為將之材,只懂些醫術,能教你的也不多。”張壽峰說著,不由得搖了搖頭,想到侯府來書,又興奮起來:“現在機會來了,我們進京,我不能教你的,京城能教你。”

張介賓聞言一愣,還沒想明白,張壽峰又繼續說道:“我不求你讀書有成,只願能開闊視野,走一條你自己的路來,而不是像祖輩般世世代代困守紹興衛……”

好不容易等到張壽峰說話間隙,張介賓趕緊插嘴道:“父親,我是來叫你吃飯的。”

張壽峰抬頭望了望外面的天,抓著張介賓的胳膊就走。

雖是午間,張壽峰仍然喝得酩酊大醉。

接下來幾天,整個張府都忙碌了起來,張壽峰去紹興衛辦理交接手續,將世襲指揮使讓給了兄弟張壽山。

張介賓也到衛儒學辦理了相關手續,有指揮使出面,加上定西侯的威望,一切都波瀾不驚。

最後,張介賓去了城隍廟,見了蒙師周述學。周述學良久不語,看了看尚未完成的書稿,揮了揮手,讓他離開。

張介賓跪在城隍廟外,哭泣道:“老師,對不起,父親要帶我去京城,日後恐難回來,望老師另覓傳人,介賓叫老師失望了。”

待張介賓走後,周述學喃喃自語:“糊塗啊,我既已收他,又何必捨近求遠?天下何人及我,徐渭徐文長?不過有些文采急智,哪及我的天文地理奇門遁甲!”

……

十一月初,京城大時雍坊飄起了零星的雪花,張壽峰已舉家進京有幾日了。

前日去定西侯府報道,第七任定西侯是蔣建元,去年方襲爵,正欲有所作為,很是禮賢下士,封了五十兩紋銀,還給了十日假,讓張壽峰先把家安頓下來。

這兩日張壽峰父子跟著牙行看了幾處房,即便下雪,也沒停下看房腳步。看完大時雍坊這處三進四合院,父子都比較滿意,一番砍價還價,以一百五十五兩成交。

前往宛平縣公署所在地積慶坊籤契,錢契兩清。並依法繳稅,二十兩內免稅,一百三十五兩需繳稅,每兩三分稅,共繳稅四兩五分銀。

此時天子腳下,張居正當政,考成法實行三年,吏治清明。而今年張居正還加大了考成法力度,可謂官不聊生。恰逢年底是外官三年一朝之期,各府縣主官更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張壽峰一行回到客棧,叫來腳行將行李都搬去大時雍坊新家,對張介賓說道:“介賓,隨我去見夢石先生,方才我聽人說他正坐堂問診。”

張介賓忙道:“父親,不用這麼著急吧?我們到京城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