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一行來到天津地界,陳實功將他們領到桃口渡,路上介紹道:“桃口是水陸交通要道,雖然不比通州和天津衛,卻也很繁榮。”

“關鍵是南來北往的商販不絕於縷,更有走海的商人漁夫,食材最是新鮮多樣,這也是益之兄相中此地的原因。”

“不瞞各位,益之兄的廚藝當世一絕,如今還精心準備,你們可有口福了。”

經陳實功這麼一說,眾人的興致都被提了起來,很期待和周益之的會面。

桃口渡,又名桃花店,先是依託渡口而形成的村落,繼而又形成商鎮。

此時的大明,商鎮逐漸成形,但尚未納入政府管理體系,商業活躍的場鎮因此成為魚龍混雜之所,也多有奇人異事。

陳實功話音剛落,吳崑也補充道:“來之前我已打聽過,桃口渡由天津衛管轄,是重要的糧食集散地。加之地理位置好,南來北往的商旅眾多,各人口味不同,故而食材多樣,能在此吃到天下美味。”

張介賓點點頭,很是期待道:“食材雖然重要,但主廚之人更重要。自從來了京城,除了在家,很少能吃到地道的江南菜。我對益之兄的手藝很是期待啊!”

“周益之此人我知道,廚藝如何我不清楚,但食療養生,說是獨步天下也不為過。”馬蒔看中的卻是周益之融合醫藥和美食的價值。

眾人聞言都是眼前一亮,上古之時,藥食本就同源,難分彼此,但隨著專業化,各行各業愈加獨立,逐漸自成體系。

“看,桃口渡到了。”陳實功一指前方說道。

張介賓聞言望去,只是隱隱看到道路盡頭有桃林,鬱鬱蔥蔥的一片,很是壯觀,不由心念一動。

陳繼盛正跟在他身旁,仔細看了看,奇怪道:“渡口呢,河流呢,我怎麼沒看到?”

陳實功笑道:“見一落葉而知秋將至,小盛還有待提高啊!”

眾人都笑了起來,拍馬上前,遠看還只是鬱鬱蔥蔥,近看卻碩果累累,株株桃樹都掛滿了桃子,雖未成熟,也不久矣。

陳實功當先來到桃林邊,駐馬對著眾人說道:“穿過這片桃林就是桃口了,裡面好像有士子出遊,你們說會不會正巧是益之兄他們?”

張介賓仔細聽了聽,點頭道:“不管是不是,相逢就是緣分,不妨去結識一番。”

馬蒔笑道:“那還等什麼,下馬入林。”

於是眾人翻身下馬,牽馬向聲音傳來的之處而去。

只聽一人吟誦道:“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另一人說道:“身處桃林,再聽肯堂吟《桃花庵歌》,不由思及唐伯虎,子長,你祖父衡山先生與唐伯虎同為吳中四才子,不知可有什麼韻事,說來好讓我們瞻仰一下。”

又一人笑道:“繆兄你就彆強人所難了,與其問衡山先生舊聞,不如相問文嘉先生之事,我聽聞文嘉先生作《昨日》、《今日》、《明日》之歌,警醒世人,不知可有此事?”

那被喚作子長之人說道:“祖父之事,我知之甚少。至於三歌之事,半是真事半是謬談。”

先前詢問那人擊節讚道:“好一個謬談!”接著又對另一人說道:“繆兄,你慘了,你被姑蘇文家惦記上了,恐怕你只能遠走他鄉咯!”

接著就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

張介賓幾人遠遠聽著,心中已有猜測,這顯然是江南士子,其中不少都來自蘇州。

笑聲剛落,他們也注意到這群牽著高頭大馬的來客。

一位魁梧奇偉的中年漢子,抱拳而出,聲音洪亮道:“在下常熟繆希雍,最愛結識天下英豪,相逢便是有緣,我們備有薄酒與山珍,若不嫌此地簡陋,就來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