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又討論了一段時間,話題總的還是圍繞著雪花鹽的定價來說的。

鹽引由戶部賣給商人,不同地方的鹽引價格也不同,這主要是由鹽的品質而定的。

若雪花鹽真的沒有苦味,那這個價格必須要往上提。

鹽引一開始的提出是為了鼓勵商人將糧食運往邊關,這樣也能節省朝廷的軍費開支。

所以在確定雪花鹽的鹽引價格的時候,柳懷芳開的價最狠。

“什麼?一引你開五石糧,這麼高的價格那些商戶怎麼會來買?”

在左都御史胡平不可置信的聲音中其餘人也一臉驚訝的看向柳懷芳。

畢竟這個價格實在是太高了。

鹽引的出現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向邊疆運糧,在賣鹽引的同時朝廷就已經收取了稅收,每年朝廷發放的鹽引都是有定額的,就為了防止鹽引氾濫。

每年朝廷買的鹽引大概都有一百萬引,平均一引一兩銀子,合糧八升到一石。

這些糧食都被商人運往了各個邊疆,途中的損耗都由這些商人自己承擔,同時越遠的地方商人買的鹽引越便宜。這麼一來,朝廷既給了邊疆充足的糧餉,又免去了其中的損耗,商人也得到了鹽的買賣權利,賣鹽更是能獲得四五倍的利潤,是兩全其美之事。

只是柳懷芳一下子將價格提升了五倍,那些商人怎麼會同意,這樣一來他們的利潤沒有了,怎麼願意做賠本的買賣。

就連景平帝也問道:“柳卿,這個價格是不是太高了?”

柳懷芳朝著景平帝一拱手,說道:“陛下,朝廷現在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鹽場兩百多處,可是這些大大小小的鹽場當中,兩淮鹽場的價格最高,卻也更供不應求,陛下可知何意?”

“講。”

“蓋因兩淮鹽場沿江而建,其水路四通八達,運費尤賤,而其餘鹽場多陸路,不通舟楫。腳價視鹽價不但三倍,尤以青州、登州、萊州三府為例,山海阻絕,商人不入其境。”

景平帝明白柳懷芳的意思,這些鹽商在賣鹽引的時候也會考慮運鹽的成本,而惠來縣靠海,雖不能走內陸河,但是可以走海運,這麼一來,惠來縣的鹽引價格貴一些也無妨。

“柳卿說的有理,但五石糧還是太貴了,今年遼東和肅州等地的糧餉只運去了一半,剩下的也要儘快運去,馬上就要秋收了,朕擔心邊疆再出戰事。”

柳懷芳有些遺憾的嘆了一口氣,朝廷這些年的軍費開支越來越大了,他這個戶部尚書都有些力不從心了。

光把賬理清楚有什麼用,年年國庫的銀子都是緊緊巴巴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徹底入不敷出了。

要是這雪花鹽的鹽引真能換來五石糧,最起碼今年遼東的軍餉是不用擔心了。

"陛下,最低也要四石,若是願意運糧前往遼東等地,可以降到三石,不能再低了。今年因為給邊疆運去了新的刀劍,國庫的開支又大了,要是不能在鹽引上面補回來一點,下半年朝廷就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萬一有個天災,臣真是無能為力了。"

聽到柳懷芳說今年國庫的銀子拿出來不少用來鑄造刀劍,工部尚書徐乾不樂意了。

“柳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工部製造刀劍那也是陛下的意思,再者說北方虎視眈眈,不給邊疆的將士一些好的兵器怎麼成,到時候要是因為刀劍不利劈不開蠻子的頭顱,那豈不是我們工部的不是?”

“徐大人多想了,我並沒有這個意思。”

“哼!你最好是!”

雖然徐乾經常要求柳懷芳給工部批銀子,但他只有要銀子的時候最軟,其他的時候脾氣要多硬有多硬。

“好了!”

景平帝發話了。

“先商量出一個章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