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劉喜也是苦命人,幼時家鄉鬧饑荒,養不起那麼多孩子,最小的劉喜就被賣給了採買宮人的官員,賣了二兩銀子給家裡人買糧。

就是那二兩銀子讓全家大大小小活了下來,捱到了朝廷開倉放糧。

說到動情處,劉喜還忍不住落下了兩滴眼淚,李禾見狀趕忙安慰。

不過李禾雖同情劉喜小時候的遭遇,但對現在的劉喜卻並沒有同情之意。

文官們為什麼厭惡宦官,就是因為他們的權利慾望極重。

本朝對於宦官都有限制,加上景平帝是賢明之君,並不是那種寵信宦官之人,這才沒有引起大的矛盾。

不過一但遇上不靠譜的帝王,又或者官員勢大,宦官一定會被啟用,到那時又不知會是怎樣的腥風血雨。

李禾聽完了劉喜的訴苦,做足了一個傾聽者的本分,不過這在劉喜看來就是兩人交好的表現,因此心中十分高興。

因此就算後面李禾以縣衙公務繁忙的理由要離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的不高興,反而一臉同情。

李禾雖然不知道劉喜心中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流程,不過看他的那個態度應當對自己有利,因此也沒在意,寒暄兩句便直接離開了。

當然,離開之前李禾也將鹽方寫下來交給了劉喜,跟徐伯文告辭之後便帶著人離開了潮州府。

一路快馬加鞭,總算在天黑前回到了惠來縣衙,在李禾離開的這兩天縣衙有李楠跟郭振興坐鎮,一切都運轉正常。

李禾回去之後便寫了兩封信讓董良跟李森一同前往靖江縣鄒家村,將信分別送給自己爹孃跟李硯。

李禾也知道讓董良剛回來就離開有些不地道,可是陳二是車伕,身上並沒有功夫,而大牛則是有些傻,李禾怕他跟李森上路會把兩人都丟了,因此只能再麻煩董良一次了。

李禾怕他不樂意,特意給他做了一次心理工作,順便還給他漲了雙倍薪俸。

董良本來是有些不樂意,不過李禾一漲錢他就一點意見都沒有了。

更何況他也知道跟著李禾遲早能出頭,現在只是一個護衛,日後沒準就是心腹,那個時候地位就不同凡響了。

因此在休整幾天,準備好乾糧盤纏之後董良就帶著李森上路了,李禾也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之中。

柳懷芳的信件中只說了景平帝有意給李禾一個知府的官職,但是劉喜帶來的口諭讓他知道了成為知府有什麼條件。

想來將惠來縣變成上縣就是景平帝要求的政績了,五年之內,這確實是有點難度了。

景朝沿襲舊制,納糧二十萬石以上為上府,二十萬石以下為中府,十萬石以下為下府。納糧十萬石以下為上縣,六萬石以下為中縣,三萬石以下為下縣。

而惠來縣這三年納糧最多的也不過是一萬兩千多石。

惠來縣如今在冊土地七萬兩千餘畝,平均一畝地一年收一斗的糧稅,七萬多畝就是都種糧食也只能收七千多石糧食,餘下的便是一些貧瘠的山地等,這種土地倒是多,但是收上來的稅也少,滿打滿算湊夠了這一萬兩千石糧食。

現在李禾最好的辦法就是勸導百姓開荒,雖然新地三年不收稅,但是三年之後惠來縣的賦稅便能提高了。

定好方向,李禾便帶著人去往各個村鎮調查土地情況,上一輩子好歹也是一個半吊子的農業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就不信自己提高不了產量!

將縣衙交給李楠、郭振興和胡諒處理,李禾便帶著七八個衙役騎著馬往鄉下去了。

就在李禾到處跑的時候,京城來的鹽運司吏目和庫大使也上任了。

吏目白採和庫大使周全林來此的目的就是為朝廷儘可能的生產出最多的雪花鹽,雖然兩人看不懂李禾建的廠房,但是鹽場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