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田一畝收多少稻穀,你自己家的一畝收多少,兩廂一對比下來,就是不相信的,事實擺在那裡,明年也就會用深耕密種了。

但這樣的人家,還沒佔到建州的百分之一,只是那麼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人而已,對建州的收成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提。

秋收後,就算是真正解決了吃飽問題了,然後到了明年,就會有人因為畝產量高了,而少耕種那麼一畝兩畝田,比如說家裡有十個勞力的大家庭,原本是需要十個勞力都窩在家裡種地才能填飽的,現在只需要六七個勞動力就行了,

如此一來,肯定會有那麼一兩個勞力解放出來,從事其他能賺錢的行業,以前就是想從事能賺錢的行業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要是大家都這麼去做,沒人種地,糧食哪裡來?

因此王況也很理解,為什麼自古稍微有點見識的君王,都是將農放在首位,只有農搞上去了,其他也才有機會去想去做。

等到家家戶戶的糧食都存夠了,夠他們吃上個三兩年了,民眾們這才會放心大膽的將勞力進一步的釋放出來,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如此良性迴圈下去,今後的前景是可以看得見的,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才能放言說解決了吃得好的問題。

等到吃得好的問題解決了,那才是經濟真正飛速發展的時期,許多事情,都不需要你官府去引導,人們就自己會去尋找機會。從解決吃飽問題到解決吃好問題,這裡面沒個三四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做到的,王況也有心理準備,反正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只要玉帝老兒不提前召喚自己,只要那隻幕後的手不會太過干預,讓自己放手去做,那麼,十年之內,建安,將絕對不會輸過其他任何一個除長安和洛陽以外的城市。

更重要的一點是,都不需要十年,建州就能很輕鬆的步入上州的行列,現在,只等著秋收一到,王況就可以讓黃良上書申請建州從下州升格到中州了。而從中州升格到上州,大概只需要三四年的工夫也就行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尤其是農業生產力實在是太落後了,而幾乎天下各州,除了淮揚,除了長安和洛陽,其他的州,其上交的稅糧,絕大部分都是靠的農業稅得來,商業稅則少得可憐。

而建州呢,已經從王況剛來的時候,商業稅只佔百分之一不到變成了現在佔了三成。這裡面還有不少是被黃良在王況的建議下截流用來建設了的,不然的話,去年底,建州就已經有資格去申請升格了,雖然批不批是另一回事,但起碼,這樣的速度,即便是不夠格,也是讓人刮目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