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的話,這就更是人少了。並不是說現在建州人少這麼說的,建州如今也算是普及了教育了,所有學齡兒童全都上學,孩子又幫不了家中什麼忙,上學又有貼補,哪家不願意的?建州的人口現在已經快到三十萬,按比例算的話,在上著學的就有四萬,若再加上那些都已經開過蒙而在家自學的及雖然沒有資格參加常舉但也因無事可做而一樣上學的小娘子,這數字起碼要再加兩萬上去。

如此龐大的學子基數,就是隨便拿十個州加起來也沒建州多,出十名進士也就算不得什麼了。可以想見,隨著以後各州的辦學跟上,中舉也將會越來越困難,看來需要給他們另尋出路了,不要到時候來個萬中取一,或者十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取一,那就會造成負面影響了。

當然也有另一種辦法,那就是擴大官員規模,但這是飲鳩止渴,後世佔地球百分之二十二的國人卻要養活世界百分之六十六的公務員,還不包括那些所謂的事業編制,這些事業編制中的許多雖然“不是”公務員的,比如說各官方協會的,隨時可以上位,比如說教育系統的,也是隨時可以上位,都是國家幹部,除了稱呼不同外,其他都是一樣享受,真要細算起來應是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養活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官員!這是多大的負擔?

當然沒法一蹴而就,總是要從長計議,時間還有,各州還沒有建州這樣的實力可以做到全民免費教育,倒也不急。就都還從建州開始試行吧,把建州當做一個實驗場,不過這個試驗場要承擔的風險卻是不高,許多都是已經被證明了有效的,王況不過是讓其提前千把年出現而已。

月底,黃大回來了,果然是沒追上,但也是一路上鬧出很大的陣仗,每到一州一縣,黃大都大張旗鼓的請求當地配合,說是有人擄了建安侯的人去,並說明相貌,於是就被人聯想到了前些時候從他們那經過的虔州兵來,這些人帶著的可不就是兩個人麼,可不就是如今炙手可熱的遊擊將軍口中的那兄弟倆一樣的相貌麼?

黃大雖然沒追上人,卻也是一直追到了三十里鋪這才停下了腳步,二百騎兵進長安可不是小事,如果是步兵倒也罷了,可這是建州兵,跨越這麼多州已經會招來非議了,再進長安,那不是給人機會?所以,到了三十里鋪,黃大連自己隻身進長安都沒做,就打道回建安了。

果然,黃大回來後半個月,也就是林穎芝她們快臨盆的日子臨近,林翰不放心小妹而趕來建安的時候,帶來了訊息,那兄弟倆送到工部,直接就被閻老頭送到了林府,還參了虔州鎮將一本,接著,各州刺史參虔州鎮將的本子也紛紛送到了朝廷,這可是個賣好給建安侯的機會,誰都不是傻子,都想上趕著示好。

於是大理寺接手了案子,傳兄弟倆問話,果然是建安侯派去小梅關學打鐵的,這下罪名落實了,虔州鎮將的家人也拋棄了他,反身一口告他忤逆,目無國紀。這個下場可想而知。

“那虔州鎮將出自哪家?”王況好笑,做人做到這個份上,還真真是眾叛親離,倒黴鬼一個。

“鄖國公府上。”見王況迷惑,知道王況是個不愛記人名的,林翰又補充了一句:“鄖國公張亮,當年被密告有不軌,酷刑下據死不認與當年還是秦王的陛下有牽連,後陛下上位,封其為長平郡公,前年遷鄖國公。”

張亮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王況卻不記得那麼多,他只記得有那麼幾個,所以對張亮沒什麼印象,加上張亮也是一直領兵在外,王況是一面都沒見過的,但是王況卻知道一條,凡是死之前就封國公的,基本上都上了凌煙閣的,當然上凌煙閣的未必都是對李世民從一而終,有那麼幾個還是參與謀反,晚節不保的,也得虧李世民大度,並不因其謀反而將其以前的功勞抹殺了,(張亮就是其中之一,後來因“養五百義子”,事發而被腰斬。)

既然是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