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農作物的量變引起質變。

伏羅唐林州的糧食產量一直沒法跟上中原地區,主要就是因為在這裡耕田的沒有中原人,就沒有人將新耕種法傳過來的緣故,而官府,差不多就是個擺設,這兩州真正的話語權還是在當地部族的族老手中,所以,想要推廣是難上加難。至於說那些來行商的,他們才不關心你產多少糧食呢,我中原的糧食如今都吃不完了,你這裡產出多少關我鳥事?

所以,這兩州的土地,因為產出少,地賣的是非常的便宜,便宜到慎戥聽說了後是激動得四處籌錢,想要一舉的將這兩個州大半的耕地都收了下來,後來還岑餘子的勸阻下,說是他這麼做,等到以後發展起來,那些部族看了眼紅,又想收回田地,最後勢必要引發衝突,當然朝廷是會幫著沒錯,可這麼一來,就和當初小東家想要以繁榮來吸引人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同樣的,慎家買了那麼多的田地來,可人手呢?人手你夠不夠?人手不夠,那田地最後還是荒廢在那裡,白白的浪費錢財,還不若將那些錢財投到其他地方去讓錢生錢更好呢,所以慎家這才打消了開始時候的念頭,只買了自己有能力耕種的田地及準備用來種卡法的山地。

孫銘前早就得了王況的交代,等到慎家將地買了下來後,就將崑崙奴培育出的卡法苗運過去,由慎家人種植,崑崙奴也一併的跟去,指導慎家人種植技術,不管花費多大的代價都要做到,所以,當得知慎家人買下了按崑崙奴所描述的符合條件的山地之後,就直接開始發運卡法苗,從建安出發,取道東治港口經海路運抵唐林港,東治港的建州水軍一見是建安來的東西,是建安侯吩咐的,自然是不敢怠慢,一路小心呵護著,惟恐那卡法苗被風吹了一棵走,也幸好樓船的頂上已經開了苗圃,又有崑崙奴在一邊指導著,因此,卡法苗運到唐林港的時候,竟然還存活了大半下來。

至於說東瀛,長孫煜不愧是長孫家有能力的,上任初始,就開始燒了三把大火,第一把大火就是把各個部族的倭人全打散了來定居,青壯年全部充軍,至於田地,沒有倭人的份,全分給了移居過來的中原人,至於說倭人的青壯被抽走後的生計問題,自有青壯的軍晌供給,不用發愁,大唐這時候的軍士軍晌已經不是當初王況來時那可憐的一點點,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兩人參軍,全家不餓的地步,如果再參加一些平叛啊,或者說修路挖渠等等勞務的話,還有額外的補償。

第二把火,就是發動了跟他而來的長孫家子弟,按王況交代的地方去尋,雖然是沒有尋到大量砂金,但也被尋到了不少的礦產及少量砂金,尋到金礦,只是個時間問題。當然,所有發現的礦產,第一時間全都上報了上去,現在的長孫煜,已經從王況這些年裡的所作所為中理解到了一個定律,那就是如果你沒私心,朝廷就對你放心。當然,這個沒私心,那是明面上的沒私心,順帶著為家族做點貢獻,也是朝廷能接受的。

第三把火就燒得大了,長孫煜以要確保石見銀礦到渤海的航道安全為由,在尉遲保瑋的配合下,派兵在百濟佔了一個港口,駐紮了一艘小樓船並著五百兵士,說是一個港口,但又有軍事重地的理由,將港口方圓五十里內,全劃為了軍事禁區,不許百濟官府插手政務。為了這個,百濟王不得不上書給李世民叫苦,結果被李世民一句大唐的安危繫於此而打發掉了。此時的百濟還不如半個建州大,其國主也算是聽話,因此得到朝廷的答覆,也是是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而建東的動靜,算是鬧得最大的了,大到了連安息王朝都知道了建東之事,派了使者前來打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