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從前秦留下來的傳統,所有從軍中解甲歸來的將士,在戰事一起的情況下,就要馬上到當地衙門報備,要收拾好行囊,擦亮刀兵弓弩,調理好騾馬,修好鎧甲,隨時等候著朝廷的徵召。這只是個傳統,只是每一次兵士歸家的時候上官交代要做的,並沒有條文出現在律法之中,就是有,也僅是存在於兵部的律令裡。

王況要做的就是抽絲剝繭一樣的一條一條的將可能催生地方割據產生的條件給消彌在最初,那麼到了最後,不管朝代是否更迭,但造成一國之分離的條件就會越來越難形成,再加上漢字這個具有神奇的魔力,確切的說,正是天下同文同書所形成的統一的歷史,同樣的人文背景,信奉的是同樣的信仰,不管是道也好,佛也罷,或是釋也行,儒也成,天下都是一樣的,人們最終還是會因為信仰及傳統和人文的高度一致而不至於有了分離之心,就是有豪強想,百姓也不會答應。

而如果放寬了人口的流動,讓天下人可以隨意的遷徙,隨意的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而選擇定居之所在,甚至我這個月到了安州,生活一些時間後,覺得不滿意,隨時就可以遷走到甘州去,那麼整個天下,就會遍佈幾乎所有宗族的子弟,在如此錯綜複雜的人口構成基礎上,一地想要分離出去,也是很難得到民心的。試想一下,本來我本家在某個地方,那裡有我的族人,有我的兄弟姐妹,現在你這裡要分出去了,那我和親人們的聯絡就要斷了或者說減低了,那我能答應麼?肯定不幹的,一個兩個沒什麼影響,但若是這個地方的人口中,絕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情況呢?誰答應?

既然後世倭奴可以用幾十年的時間就使得夷洲人有了認同感,那麼我用兩百年的時間,能做到的就肯定要遠超過他們,這就是王況的底氣。天下一統後,強行的推行華夏文化,以華夏文來化天下,以華夏的生活方式來感天下,以華夏的世界觀來同天下。管他什麼西人的文化有多根深蒂固,一樣都要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現在有多少的胡人和安息大食人都夢想著成為大唐的子民?多了去了,鴻盧寺外,每天都要排著長長的長龍,都是申請在大唐定居或者是要入籍的番人!

人種不是問題,幾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不也最終和智人彌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現在的人麼?要知道,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可是要比現在的人高出百分之十,比智人要高出近百分之三十的,而現代人的語言中樞就遺傳自尼安德特人!(西人很自大,他們宣稱是現代人同化了尼安德特人,卻也不想一想,你的語言功能是遺傳自誰?一個沒有語言中樞的智人,或者說語言中樞非常之弱的人種,如何跟一個高度社會化,交流通暢的人種競爭?到底是誰同化了誰?)

如今的歐羅巴大陸,其生產力之低下,還是刀耕火種,華夏大地上幾千年前就流傳著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的神話,而西人呢,才不過幾百年前有了這個說法,王況都懷疑他們是不是抄襲的華夏神話,然後將神話裡的人物改個名字,換個形象示之於人了,不是沒這個可能的,西人的上帝造物之說,恰恰就是發生在華夏和他們有了往來之後,而華夏西行的商人們,哪個不信神?誰都會帶上一兩個神仙牌位,一路的祈求神仙的庇護的,到了西方,引起他們的好奇,如此這般的一說,自然就傳了出去了。

所以,那白膚黃毛的人種,在王況看來,要同化他們,比同化倭人還要容易得多。

限制人口流動,主要目的就是怕百姓造反,這個在後世是非常明顯的,任何一個嚴格管理戶籍制度的國家,都是那種獨*裁國家,都怕百姓將他們推下臺來,做得更絕的就連買把菜刀也要登記。可百姓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只要能有的吃,吃得飽,有的穿,穿得暖,再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在,地方官不草菅人命,能夠主持公正,他們就很滿足了。現在前面的條件已經具備,再來的話,如果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