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建安之議(第1/5頁)
章節報錯
建州的世家子弟裡,只有長孫煜、程處亮、尉遲保瑋和李業嗣是在建安的,其餘的都在下面的縣裡。一直以來,這四人中只有個李業嗣因職責所在,不得不高調點外,其餘三個都是能多低調就多低調,這麼些年了,甚至還有不少建安人不知道這三個傢伙的全名的,也不知道他們家庭背景顯赫。李業嗣不比他們,他的鎮將府離了他就真的兜不轉,而他們呢,大可以袍袖一籠,因為他們上頭還有黃良他們呢,其中又是以程處亮及尉遲保瑋這倆傢伙最為清閒,乾脆眼一閉,全丟給林明,所以,他們兩個最是悠閒,而建州各縣裡,又以林明這個縣令的權力最大,一二三把手的權力全在他手上。
然而這正是王況所希望的,人和人的教育及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對事物的認知也就不同,王況沒那個本事讓所有人都同意他的觀點,尤其是這些空降兵,他們來建安前,對建州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比不得那些本就在建州的大小官員,王況的策略一推出來,大多都能被接受,就是少數不能接受的在黃良的強壓下也是會執行,而執行一段時間後嚐到了好處就不遺餘力的推行起來。
這也恰是王況當初願意讓三駕馬車家族子弟來建州的原因,有三個老頭在上面壓著,這些家族子弟都是不會和王況作對,這在王況聲名不顯的開初很是重要,讓反對王況的聲音降到了最低,而如果換做其他大佬的人來,情況可就不一定了,那時候的王況,不過一個小小宣德郎而已,誰賣他的帳?
可以說,王況和這些世家子是各取所需,王況要的策略得以順利推行,而他們要的是一個基層工作的資歷,二者並不衝突,也就因此有了建州這些年的飛速發展。
來建安後,尤其是長孫煜,和王況的交集並不大,多數情況下,他都將自己當做一個透明人,開始他也是想施展一番拳腳的,但在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最好還是多看,多聽,少說少動的好,建州的許多政令,都超出了他的想象,但都收到了奇效,於是,他安心的當起了“學生”,默默的學習吸收著,現在,他的機會終於來了,終於可以有一個地方讓他將這些年裡學到的東西施展開來,所以,他感激王況,不僅是給他提供了學習機會,還給他一個施展抱負的舞臺。
程處亮和尉保瑋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們來建安除了地點換過外,還是和在長安一樣遊手好閒,嘛事不管,竟然也是沾了光,這可比呆長安舒服多了,上面沒老頭子整天橫眉豎眼的,下面其他子弟又都聽他們的,就這麼玩著玩著,也升了官,眼看也將主持一方了,這自然是王況的功勞,如果他們還在長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只能靠著老頭子的蔭庇渾渾噩噩到老,這些年裡,他們和長孫煜一樣,也是學到不少,現在讓他們離開建安,又是他們自己的強項,管軍不管政,有林明和長孫煜在,他們也能輕鬆許多,這一輩子,估計混個伯或者侯應該是沒問題,所以他們也感激王況。
現在聽王況這麼一說,長孫煜就正色道:“某敬的是為建州,為天下子民謀福祉的建安侯。”感激王況的話,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當面說的,這不是面子上過得去過不去的問題,而是實在會給人留個把柄,日後成為攻擊他的武器,所以就正好,借了自己要離任的機會,用這個名頭委婉的表達一下自己的感謝。
在座諸人中,還有個岑餘子,這一晚他是沒怎麼說話的,因為除了黃良和林明外,他和其他人打交道不多,算是普通的同僚關係,人多嘴雜,是以他基本很少說,這時候他也插話道:“是極,某等敬的是為建州為天下百姓謀福祉的建安侯。”
王況不禁瞪了他一眼,別人給我扣高帽子也就罷了,你也來湊一腳,還嫌我頭上的帽子不夠高麼?也幸好是在這唐時,資訊不發達,若要是在後世,圍脖滿天飛的時代裡,王況肯定要作為一個典型給推出來,那樣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