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枉費某家看在往日同在一軍帳下的情分下平日對你算是尊敬有加,沒想到這會你倒是倒打一耙了,你若要是不符合,房老兒和杜老兒說不定也就不附和了呢。深吸了一口氣,這就待要發作。

“愛卿莫急,且待他們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李世民太瞭解尉遲敬德了,這個老傢伙,分明就是要暴跳如雷了,對於尉遲敬德,他是又敬又恨,敬的是往日裡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一往無前立下赫赫戰功,恨的是他也太居功自傲了,根本不將一眾文官放在眼中,公然在殿中咆哮,若要是換了其他戰功沒這麼顯著的武官,早就被他貶到十萬八千里去了。現在見尉遲敬德就要暴發,擺手制止了他。

“輔機,你倒是說說,為何不能重賞?”李世民其實在唐儉附和說不能重賞的時候,心裡就知道了個大概,但如果讓這個不能重賞的原因由長孫無忌說出來的話,說不定還能緩和一下這倆傢伙的敵視心呢,他可不願意自己手下一文一武兩大臂膀鬧得太過了。

“臣以為,不能重賞原因有三。其一,王二郎年紀尚小,雖是接連有大功,可常言道,好事不出門,禍事傳千里,如果是在長安,百姓或許不用多久遍知王二郎獲重賞的緣由,但如是稍遠的地方,可能百姓就只知道筆下重賞了王二郎,而不知道重賞的原因,難免會因此引起諸多無端猜疑,於陛下不利。”

“其二,正是因為王二郎年紀尚小,心性不穩,然觀其所作所為涵蓋範圍之廣,天下恐無出其右者,因此王二郎必定是有大才之能,但若是重賞之後,恐怕會使其滋生驕縱之心,於王二郎今後有所不利,前有夢筆生花,江郎才盡的故事,臣恐王二郎步了江郎後塵,大唐就此失去一天縱奇才。”

“其三,依舊是因王二郎年紀尚小,今後若是能繼續保持才幹,怕是會有許多新鮮事物出自其手筆,陛下如今日給予重賞,那麼第二次呢?第三次呢?恐怕最後。。。。”長孫無忌說到這裡就頓住不說了。

最後怎麼樣?長孫不忌不說大家也都明白了過來,最後恐怕就只能是賞無可賞了,賞無可賞的後果如何?如果還是當今陛下的話,王二郎還能高枕無憂,但是很明顯的,王二郎年紀尚輕,下一任皇上登基瞭如果不出意外,他還會活得好好的,若是明君倒也好辦,可若新帝脾氣稍微差那麼一點點呢?那王二郎的下場幾乎就可以現在預見了。

更有考慮得遠的,想著想著後背就一陣發涼,縱觀歷史,哪個皇帝不是在駕崩之前將威望過重又有點桀傲不訓的老臣貶的貶殺的殺?為的是給新帝鋪就一條坦途,只有那些沒有絲毫野心,循規蹈矩低調的臣子會被留下來。

於是,就有文官盯向尉遲敬德的眼光中充滿了幸災樂禍之意:尉遲老兒,且看你能猖狂到幾時?若是新帝登基,恐怕第一個對付的就是你,又或者,都不用等新帝登基,你就會沒得個好下場,某家這幾年暫且忍著你,嗯,低調點,低調點,今上賢明,若說是殺老臣應該不會,但是被貶到蠻荒偏遠之地去為官,那也不是好受的。

李世民聽了這沒說完的其三,轉念一過,臉就冷了下來,輔機啊輔機,朕是這樣的人麼?恐怕整個朝中大臣,大概也只有你能如此想也敢如此說罷?但長孫無忌畢竟是他最親信之人,而他又是時常標榜自己從諫如流的賢明君王,所以也不好責怪長孫無忌,相反,他還得做個表態,看看現在階下眾臣們的臉色,想都不用想他們肯定是在擔憂著。李世民心裡暗恨不已,這下可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了。

“賞無可賞那便不賞就是,相信到那時,王二郎若真是有能讓朕再賞無可賞,則天下富足安康是指日可待,若到那時,朕就算封他個王,賞他個世襲鐵券又如何?”此言一出,滿殿譁然,封王啊?陛下這餅畫得可真夠大的了,要知道,只有皇子及陛下的親兄弟,那才能封王的,而皇孫則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