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長孫衝這傢伙老盯著自己的心上人看,三白不樂意了,對著長孫衝呲了一下牙,露出兩顆近半寸長的犬齒,不無警告之意。長孫衝連忙擺手:“行,某不搶不奪,就看看,就看看還不成麼?”說完又用半哀求的口氣問王況:“二郎呀,眼見得你家這三紅也是某動不得地,不若你幫著想個法子,讓某也養一隻有靈性的?放心,某必定將其當作夥伴而不是玩物,若有虧待的,天打五雷轟。行不?”

“聽說安息人常往他們的西南而去,安息西南三千多里,有一種猴,成年後還不到手掌大小,而且性情溫順,你若將其託在掌心,它則會緊緊的抱住你的手指不放,很是粘人的,平日也很好養,以蠅蟲蛾蝶為食,也喜歡舔食筆墨。長樂公主不是喜歡書畫麼?正好給她搞一隻兩隻的,她的病也正是需要靜養,心靜了,無所欲求了,則也能好得快些。”王況說的就是儒猴,也叫墨猴,後世叫侏儒猴,這就是以訛傳訛的變了名字了。

儒猴傳到中原應該是在宋末左右,那時常有文人學士喜歡養那麼一兩隻在筆筒裡,儒猴就以筆上和硯上殘餘的墨汁為食,也不用人去喂的,主人還省了洗筆洗硯的麻煩。因其和筆為伴,所以得名儒猴,又因為喜歡舔食墨汁而被稱為墨猴,也有叫墨斗猴的。這種猴在大巽群島也有,也就是建南那一帶,但那一帶此時還沒有完全的落入大唐的掌控之中,而且還有矮人一族在,王況並不知道矮人一族對其他的靈長類的態度,因此不考慮那裡。

僅從矮人族從沒有自相殘殺這點來看,王況估計它們的處世態度和現在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智人所演變來的人類有很大的不同,在沒有搞清楚之前,最好不要去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第一印象很關鍵,如果一開始就給矮人族留下不好的印象,那麼以後想要再接近就比較困難了,後世的阿三都奉猴子和老鼠為神靈呢,誰知道矮人族會不會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儒猴?這可難說。

王況並不否認自己對待矮人族的態度,那真的就是帶著點憐憫的,一個智慧種族,最後要淪落到消亡的局面,也不知道到底是人類的福氣呢還是悲劇?矮人的消亡,人類或許是少了個競爭者,可也是少了一個兄弟,而且是僅存的兄弟,以前的幾支智慧種族,現在只剩下了人類和矮人兩支了。

“二郎說的果真?”長孫衝又驚又喜,驚的是這世上竟然還有如此乖巧的猴子,喜的是如今安息人正有求於大唐,只要自己暗示暗示下,把明明朝廷已經內定可以給的東西,說成自己幫幫忙就可以有希望的,那麼還不是手到擒來?

儒猴不好抓,因為其身形小巧不易發現,而且身為靈長類,最擅長的就是攀爬跳躍,從發現儒猴開始,到後世一千多年,多少人眷養但也沒對這個物種的存續造成根本性的威脅,原因就在於,人類養他們是當玩伴而不是當食材,有的人可能一生頂多養上一隻兩隻,但是比如說野物,拿來吃的話,有的人一生都不知道殺了多少了。王況的理念就是,只要是合理的利用,那就用就是。

同樣的,人類養儒猴也並沒有限制它們的自由,筆筒裡住著沒有任何的禁錮,它們想出來就出來,真要逃走的話,也還真沒有能攔得住它們的房屋,但它們的天性就是溫順,只要一呆在筆筒裡,就不大願意再離開一步,除非主人將他們叫喚了出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儒猴只是換了一個生活的環境而已,在自由上沒有任何的缺損。這正是王況心中所追求的人和動物的和諧關係。

就如同江豚,它們也是自由的生活在大江裡,你能說它們因為和人類合作捕魚獲得比以往更容易獲得且更多的食物而喪失了什麼嗎?生物的進化,自有其規律,如果說喪失,人類發展到現在,還不知道喪失了多少的身體本能呢。有得,那就必須有失,只要能延續下去,那方向就是對的。

“果真!某原來還打算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