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徵近江(上)(第2/3頁)
章節報錯
前一樣,來個大聯合,或許能靠著人多,用人命堆出來抵抗一時。
想到大聯合,參張部就猜測出了這隊人是來自哪裡了,十幾年前的時候,大唐天下剛定,就是出雲族以為可以趁著大唐局面不穩來個混水摸魚,所以聯合了六十三部族,組成了一支兩萬多人的遠征軍,想要遠征大陸,要不是有十幾個部族實在太過弱小,派不出向樣的軍隊,恐怕整個東瀛都要傾巢出動了。
可就是那樣,這兩萬多人的部族聯合軍還沒等到大陸,就被耽羅島上的兩百多人的守軍打了個落花流水,大敗而歸,而耽羅,還只是大唐的一個小小屬國,兵是耽羅的兵,只有裝備是由大唐提供的而已。
也正是因為那一戰,七十六部族這才認識到自己和大唐的差距就如同一塊小石子和火之神(富士山)相比較,絕對不是一個檔次的。如今瞧這一隊軍士的模樣,莫非真的是大唐過來的?以耽羅的財力,絕對沒辦法造出這麼大的船,而且耽羅也派不出這麼多的兵來,耽羅離東瀛不過只隔了個海峽,對於耽羅的實力,他們也是很瞭解的,所以不可能是耽羅,至於說更北面一點的百濟等三國,雖然是面積比耽羅大,也是在大陸上,但他們的實力比之與耽羅更是不如,大唐只要隨便派一兩百人的軍隊,就能讓他們開城投降。
伊旮和尾張因為同在一個海灣內,經常會因為捕魚而引發衝突,但同時,他們又都受著近江氏的欺壓,尾張還好一些,並不和近江直接接壤,最慘的就當屬伊旮,北有近江,東有尾張,西有大和,西南有紀伊,都是屬於不和的,剩下的其他兩個接壤的部族實力弱,倒也構不成威脅。而尾張,只有兩個敵人,一個是近江,一個是伊旮,但尾張同時還有個盟友,那就是同和近江為敵的在他北面的養濃部族。
現在見這麼一支軍隊開到伊旮境內,尾張部倒是有點幸災樂禍,他們猜這一隊軍隊應該就是大唐的軍隊,只不過沒打著旗號,可能還是屬於私人的軍隊,又或者是大唐的海賊,可是,大唐的海賊什麼時候也這麼強大起來了?
本來黃大還想著好言好語的借道,但當小樓船停靠下來後,他從小東家用水晶特製的千里眼中看到,那岸上的兵士,哪裡像是兵士?手中拿的是木刀或竹刀,用一塊爛木板當盾牌,身上是衣衫襤縷,不要說鎧甲,就是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個個邁著八字步,活像是將一隻癩蛤蟆用兩條後腿支撐起身體艱難的向前挪動一般,這樣的守軍,黃大絕對有把握只憑他自己一人就可以橫掃百人。
既然守軍如此的弱,而且小東家也說過的,東瀛倭人沒一個好人,都是奴才性子,欺軟怕硬的,跟他們講道理沒有任何用處,直接開打就是,所以,黃大也就放棄了平和的心態,命令三百名兵士直接開到了岸上,船上只留了一百多人守著,留著做機動。
三百名兵士,由一名曾經到過東瀛幾次的海賊小頭目當嚮導,每人身上揹負了足夠十天的乾糧,另有幾十名的兵士在後面用馬馱了乾糧跟著。大軍理也不理會那些在一邊戰戰兢兢的看著他們的伊旮部守軍,直接向北開去,這下那些守軍可就更慌張了起來,向北去,那不是衝著他們部族的首府去的,因此都不要命的衝了上來。這些守軍,其實就是屬於奴隸,此時候的東瀛,還應該處於從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的轉變階段,如果被人衝擊了首府,這些個奴隸事後一個也逃不掉,全都要被處死,反正是個死,所以他們就選擇了一拼。
三百人的軍隊,放到大唐就像是個小水花滴落到大缸裡,悠忽間就沒了聲息,但在伊旮,他們能武裝起來的兵也超不過三百,這還要包括那些拿著竹刀和石箭的人算在裡面,人口他們倒是不少,可作為奴隸,平時吃都吃不飽,哪裡有多餘的力氣來扛刀槍上陣殺敵?能動的,也就是那麼點年輕力壯的,到了三十歲之後,能活下來的人也就寥寥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