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恩人的話,若無恩人當初贈送錢糧和馬匹,某家兄長及妻兒怕是要凍死餓死了,對恩人來說,些許錢糧是小事,但對黃大來說,那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黃大神色肅穆的回答:“故黃大無時無刻不敢忘記恩人的大恩,只是一直以來無以為報,故不敢來見恩人。本來黃大今日是隨商隊路過建安,見了高三兄弟貼的這招貼,恰巧某兄長竟會恩人所需的技藝,因此才揭了這招貼。”

細問下,王況才知道黃大的兄長並不姓黃,而是和王況一樣姓王,曾經是個玉石工匠,早年在洛州的一家珠寶商鋪以玉石雕琢為生,由於手藝不錯,被人稱做巧手王五,日子雖然過得不富裕,但也置了份家業,平日裡吃飽穿暖決無問題。而黃大則是個孤兒,是這珠寶商鋪的小夥計,和他兄長關係很好。有一次商鋪在打烊清點時發現裡丟了一件客人定做的名貴玉佩,而當天除了掌櫃的外,就只有黃大在,所以所有的證據似乎都指向了黃大,東家認為是黃大偷了玉佩而因此報官,黃大當初年幼,捱不過嚴刑*拷打,眼見就要屈打*成招,是黃大的兄長挺身出來稱是自己不小心將玉佩打碎替下了黃大,最後變賣了所有家產也沒能賠得了玉佩,黃大的兄長因此在牢裡受了幾年的折磨,落下一身的病,等從牢中放出,已經不成人樣,後來黃大便攜了兄長及其妻兒遷到延平,由於在閩北話裡,黃王是同一讀音的,乾脆二人就結拜為兄弟。黃大自己則為行商做腳伕撐起了這個家。

果然是個有故事的人,從這個故事中王況就能推斷出黃大絕不是那個偷玉佩的人,巧手王五則更不可能,而從黃大說的情況來看,倒是那個掌櫃的很是值得懷疑,只是時間已經過去多年,無從取證。

既然巧手王五會磨石球,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得多,黃大寫了封信,王況就安排人手去接王五了,據黃大說,他們在延平也只是在江邊搭了個茅草屋,乾脆就將其一家人都接過來,反正王凌現在住的那個院子寬敞著呢,就讓他們住進去就是。正好王五的妻子也能幫王凌掃掃院子縫補衣裳得些錢貼補家用。

客棧裡的食客見王況才貼出招貼,這麼快就找到了想要找的人,雖然這其中有巧合的成分在,但招貼欄的功效卻是顯而易見,紛紛稱妙。當下就有些個有需求的,就在客棧裡寫了起來,行商在外的人多半都能認得幾個字,但也有光會認不會寫的,就央孫掌櫃的幫著也寫了份招貼,都貼到招貼欄上了。說來也怪,或許大家都信任富來客棧,更或許是信任王況,招貼的聯絡方式無一例外的都留的是富來客棧,為這個,孫掌櫃只得專門僻了本帳簿來記錄這些。

這幾份招貼千奇百怪,有招嚮導的,有找某種藥草的,也有一份是尋找因戰火而失散的親人的,最搞怪的是有一份尋天下奇聞的,剛一貼上就被眾人鬨笑,紛紛說道:“誰會把奇聞講給你聽啊?要講也是講給小東家聽不是?瞧你這開出的報酬,竟然是三個奇聞只是給半碟油炸花生,人家小東家可是一個奇聞給一壺酒呢。”在眾人的鬨笑下,路人甲面紅耳赤的將招貼一把扯下,拉了路人乙掩面而逃,原來他見到這招貼有效果,便異想天開的也想招奇聞,然後轉手跟王況換一壺酒吃,也好乘機討好王況,卻是沒想到這招貼欄本就是富來客棧立的這一層上去,人家有奇聞肯定第一時間找的是王況而不會是他們。

第二天傍晚,接巧手王五的馬車就回來了,王五聽說來接他的就是前年大年夜送錢送糧又送馬的富來客棧,又見了黃大的信,說是去幫小東家做物事,自然是二話沒說,本來家徒四壁又沒多少東西,三下兩下就收拾好了。現在富來客棧有五匹馬了,那匹老馬改成了拉馬車,而之前從梁氏兄弟那得的四匹健馬,兩匹留在客棧,分了兩匹到王村去,好萬一有什麼情況可以及時趕回建安通知王況和孫銘前,鄧十一和鄧小三父子倆也被王況安排在了王村,經過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