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四章 交換(第2/3頁)
章節報錯
討厭,不是奴想要什麼條件啦。”鞠郎君只沉默了片刻,馬上就是笑臉如陽,王況馬上轉過頭不看,他實在看不得這樣的笑臉,比哭還難看,一笑起來,那臉上的白粉就一塊一塊的往下掉,比那受潮的石灰牆還慘不忍睹。
“是安息國,只要建安侯能答應送給安息百萬斤的琥珀糖還有願意傳授那新的耕種法子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書本,不多,百來箱就夠了,那麼這三十七城及那二百三十鎮就是大唐的了,安息國主也聽說建安侯是個做大事的人,說話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決不拖泥帶水的,因此也就不你來我往的討論了,這是安息國所能奉上的最大誠意,就看建安侯同意不同意了,只要建安侯同意了,那麼朝廷上也不會有什麼難辦的,奴自會回去稟報給國主知曉,上下打點,想來問題不大。”見黃良等人沒說話,原本等著黃良開口的鞠郎君有點失望,只好接著往下說。
說是胡鬧吧?可那鞠姓偽娘所說的又不似作偽,而且,就王況所知,時人還沒有達到如此之高的詐騙水平,也不會有人敢拿疆域來開玩笑,因為只要意向一達成,那麼這個偽娘必定是要當做人質被看守居住在長安的,而且,以大唐的一貫做法,一定是要疆域入手之後才會給出對方想要的東西,這是李世民的底線。
如果是真的,那麼就是安息國主真的是想用近三分一的疆域來換取新耕種法子和其他的技術,百來箱的書,幾乎可以說是囊括了大唐目前領先於世界的各種技術了,之所以單獨將耕種法子提出來說,想來大抵不過是為了掩蓋那百來箱書,等到條約一簽定,只要在簽定條約的時候來上這麼一條:大唐提供安息國指定的書百箱,那麼,他們要什麼書就得給什麼書了。
倒是想的很美,以為大唐還如同前隋一樣不注重技術保護?只是,那另外的琥珀糖,他們又要拿去做什麼?
耕種之法,其實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說法,往小了說,就一句話,深耕密種。往大了說,其中包含的內容可就多了,深耕密種不過是最後的一步,在這之前,還必須要養田,如果不養田,現有的田地裡的肥力不用兩年就要被抽光光的,養田也是一個常年堅持的事情,每一年田地一閒下來,就要想辦法給田地增肥,才能保證地力不減。
此外,還要大修水利保證田地的水源充足,但又必須控制住水的量,水多了,地是不幹了,稻苗沒必要費那麼多的力氣,根不需要扎得那麼深就能吸到足夠的水份,因此稻苗的根也就扎得不深,農家有說法,根有多深,苗就有多高,苗有多高,穗就有多長。可要是水太少了,卻又跟不上稻穀的長勢,到了後期灌漿的時候,穀粒就不飽滿,就別想豐產。因此,水車及蓄水池就成了一些水源並不是很充沛地區的必備。
而同時,為了保證稻穀的根能扎得深,就得深耕,不僅要耕得深,還要耕得勻,讓水滲得深,肥滲得深,與此同時,保證在田地的表面上有不少的時間溼度低過深處,以此誘使稻根往下扎,就可以獲得高大的植株。
而要深耕,改造的新犁就是關鍵,尤其是後來慎家人根據王況當初的新犁,又發展出了多用途犁,犁轅與犁刀的夾角可以根據拉犁的是牛還是馬或者說是人來進行調整,如果沒有合適的犁,又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深耕,那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光是犁又哪裡夠,人力再多也是趕不上畜力的便捷,所以耕牛的保有量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王況就不信,安息人哪裡可能有那麼多的財富來支援農戶大量的養耕牛!
就算他們有那麼多的耕牛,但肥呢?要知道,建州不光是現在,就是以後的一千多年裡,都是整個華夏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區,因此建州人要給田追肥,就只需要去山上將那些個陳年腐葉給拉到田裡漚他一整個冬天就差不多了,而其他的地方,則還要配合著沼氣池裡產生的沼液及發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