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冼是大比之後從建安出發的,到長安的時候,這才十二月初。如果情形再這麼繼續下去,連年都回不了林家過了。

對王冼來說,確實是有夠鬱悶,林家,暫時去不了,幾個國公府也不用說,肯定有人在外守株待兔,對於徐國緒不讓自己和這些人打照面的緣由,王冼心中知道,也是感激,不過卻也不相信自己過不了這麼一關。只是,臨行前王況叮囑他凡事多聽徐國緒的,所以,他現在也是鬱悶得很。

好在回到了自己家,苗五底下的人,長安城,基本沒多少人知道那就是王況手下的人,不過至於說幾個大佬家和皇帝家知道不知道,那倒也無關緊要,他們才不會關心這麼點屁大的事。

有了苗五他們的照應,吃的去建林酒樓取來就是了,建林酒樓的掌櫃本就是林家子弟,認得苗五。又有人去林家通了氣,說是小郎君已經安頓下來了,這把個林老太爺給氣得也不管外面守著的是誰了,當場就在院子裡開罵了起來,說是被這幫人害慘了,現在連王三郎都是有家不能回,若是這些人再在門外逗留,說不得,只好厚了這張老臉不要,哪怕是病死了,也要讓家人將他抬到京兆尹那去告他們個滋擾之罪。

能夠透過坊兵那一關而進到昇平坊守著的,地位都比那些只能守在街口的人家高不少,因此,小道訊息也相對靈通一些,他們早就聽說了,林老太爺是見過陛下的,得了陛下一句讚揚的話的,聽得林老太爺在院子裡喘著粗氣叫罵,腦子裡馬上就浮現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頭字,躺在躺椅上,手中的柺棍不停得杵著地面,滿臉通紅,上氣不接下氣的叫罵的景象。

這麼一想象,登時汗水就下來了,不成了,不能再這麼呆下去了,若要是老頭子一口氣沒接了上來,就這麼過去了,那可就真的是想拍馬不成,拍到馬腿上了,豈止是拍到馬腿上,要是被輔國建安縣伯知道老太爺是被自己等人給氣過去了,煩過去了的,那還能討得了好去?

別的不說,輔國建安縣伯當年一病,陛下就發了詔書,要遍尋天下名醫來長安的。而王三郎那是極為得林家上下喜愛的,又很得幾個小公爺的愛護,就連幾個老國公都稀罕得很,同時,聽說王三郎還是輔國建安縣伯最為疼愛的弟弟,這麼幾點一綜合起來,馬上,林老太爺若是就這麼去了的後果,可想而知。因此由不得他們不冒冷汗,由不得他們腿肚子不打顫。

即便老頭子沒氣背過氣去,可要真的往長安縣或者京兆尹那麼一告,不是平白的給了長安縣令和京兆尹創造了和林家親近的機會麼?他們還不趕緊的抓緊機會,狠狠政治自己一番來討好王三郎?

沒奈何下,這些人只好招呼了隨從,收好備好的禮物,趕著回去給自家郎君報信去了,沒辦法啊,再大的情面,那也是沒法和林家與王三郎的親密比的,可別偷雞不成,反蝕了把米,這就有違初衷了。守在坊內的人一走,守在仿外的,自然是跟風而走,他們訊息不大靈通,但看風使舵的本領還是有的,見這些有資格進坊區的都灰溜溜滿頭汗的出來了,知道這下肯定是林家動怒了,得,都走吧。

於是,一柱香工夫,守在昇平坊裡坊外的那些人就都走了個一乾二淨,至於下一步要怎麼做,自有自家郎君做主,自己已經盡力了。

當然了,也有那麼幾個家人,自家郎君是和明年秋的常舉掛得上鉤的,心裡還是有點底氣的,好歹麼,還有最後一步路可走。

唐時的科舉,並不是很公平,一般的學子,只要文章入了某位大佬的眼,即便是再平常的水平,那朝廷也都會睜一眼閉一眼的,只要不在考場上舞弊,只要不行那賄賂之事,其他都好說,本來這是為了防止因為主考官一家之言而斷了有真才實學的學子們的路子而採取的補救措施,但卻是給那些大佬們留下了個可以鑽的空子。

因此,只要得了大